个人简介
沈关宝,男,1949年2月生,上海松江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八十年代师从费孝通教授从事乡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研究;九十年代以后潜心于城市社区发展研究。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点学术带头人。曾先后赴英、美、法、日和加拿大等名校作学术访问、演讲。主要著作有《中国城市改革》、《Small Town in China》、《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海员》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江村作追踪研究的一部分。它将依据实地调查资料,描述乡村工业化以及与之互动的社会过程,旨在说明文化变迁的动力、特点和问题。
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已为世人所瞩目。在短短的十余年问,数千万中国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以一种独特的离土不离乡的方式投身于工业生产。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结束了以往三十多年乡村经济徘徊不前的局面,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进程,同时还引发了整个乡村社会的变革。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不妨可以说,中国的乡村工业化是继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在东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度里放生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大批破了产的农民涌进城市,形成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高速运转的机器和高速膨胀的都市碾压出一个代价无法估量的新文化。这是西方产业革命的历史缩影。然而在中国,姗姗来迟的产业革命却在乡村里悄然无声地兴起,并获得了勿庸置疑的成就。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如此大量的农民如此迅速地改变传统的谋生手段?有哪些社会条件在激励着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又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农民参与工业的方式?以工业为主的乡村经济结构对农民的生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问题似乎可以无限地伸展开去,但研究者却不能不止住脚步,将自己限于某一特定的视角和研究范围,以免流于空泛。
本书将以文化变迁的观点,从一个具体的村庄出发,探讨乡村工业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现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