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突显出一些问题,引起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漠视及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能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对课程没有兴趣和极度不重视,上课不参与教学,课后不进行配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学习活动,考试前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甚至缺旷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大量师范专业学生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必备的知识和理论严重缺失。我们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如不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学习风气不良等),更与本门课程的不足有密切联系。如课程目标和内容偏重于“纯理论”学习,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精选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教材过于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教学过程和方法单调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参与;评价和考试方式呆板,不能体现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本书强调课程意识、重要原理和基本知识。所谓课程意识,是要使学生在开始接触和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真正觉得它有用,学过跟没有学过确实不一样。原理的深层理解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具备这样的基础,教师就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和运用,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用。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规律和关系,我们力求讲清道理并提供案例,既让学生信服、更使学生思考。例如,第三章关于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第五章中关于教育目标设计的原理。所谓基础知识,指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常识。例如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方法和要求,各种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的各种方式等。对这些知识,我们力求提供足够的信息,并做到清楚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