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共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其后刻本非一,至明末已有20余种,虽书名称《三国志演义》、《三国志传》、《三国志》不等,分卷则有二十四卷、二十卷、十卷、六卷之不同,但基本内容则无甚区别,到清代康熙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重新评改,整理回目,订正文字,删削修改,文字更为流畅,情节更为集中,思想更为突出,从此代替明代诸本盛行于世。
《三国演义》一书,以汉末三国这一历史为题材,作者以“七实三虚”的态度,形象地再现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纷繁曲折的历史,并在对历史过程的描述和总结中融入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作品的正统观、天命观、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等倾向,就是作者反思的结晶。同时作者还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至今还脍炙人口,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赵云、周瑜、司马懿等等,这是《三国演义》获得普通下层人们广泛喜爱的原因之一。在这批人物身上,同样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如以刘备弟兄为象征的仁义、德行,以诸葛亮、周瑜等人为代表的智慧、贤能,以及作者心目中的仁政、王道观念等等,均通过这些人物的性格、行动,对此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作者讴歌英雄、盼望明君、同情群众、反对暴政、希望统一、渴求和平,这样的思想使该书在思想的深度上具备了较高的价值。同时,作者注重人才,崇尚智慧、推重道德、褒扬才子,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些都是其内容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