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个观念。从前,教育学作为师范学校的一门学科,只有一本教科书。凡是编入教科书的,都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若有遗漏,教师就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现在,我们使用新教科书,必须打破这个观念。一方面,本教科书,有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同时,还有教学实践和课外教学活动与之相配合。另一方面,教科书并不是教学的最高依据,教学的最高依据是国家颁布的中师教育学教学大纲,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来传授教科书的内容。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在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要。教科书中有若干内容是教学大纲未有规定的,对这些内容应列入选学范围,不在教学要求之内。教师可以不教,仅供学生自学参考。即便是属于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内容,也有许多层次。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是要求教师千篇一律地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学生自学来掌握。不光课文的内容是如此,就是学生的练习、作业,也可以区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这样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在师范学校里,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早日学会自学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以上所述,希望学校的领导、主持教育学课程的有关部门、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尤其希望考试命题时都要考虑到上述的这个改变。
(二)我们编写的教学指导书,是供教师教学参考用的。它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比之教科书的内容有很大的扩展,包括辅之以适量的新的参考资料,如文件、数据、事例以及各学派观点的资料。所有这些,都是力图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教科书内容的精神,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必要的信息,提高其修养,以利于教学。当然不是要求教师把这些都拿到课堂上去全部倾倒给学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本指导书提供的材料,以更好地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进行传授。
(三)本教学指导书的宗旨,是要帮助解决教师备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决不是有问必答。它只是力图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和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同时,本书中所提供的,都是供教师参考用的,属于建议性质。因此,它不仅不能妨碍、相反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课本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学的创造性。这是大家必须注意到的。本书的编写或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四)本教学指导书的范围,集中在共同必修课题的部分,即自绪论起到课题十三为止。有关为适应地区、学校差别而设的必修课题部分,根据广大教师的反映和要求,只列入了课题十五,其余的未列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