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面对21世纪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而引发的教育革新浪潮正在各国掀起,革新的焦点是如何培养能够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高质量人才以及如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本国本民族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一教育革新的浪潮中,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迈开了自己的步伐。自80年代中期起,中央多次提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问题,并把“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明确规定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最近中央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样,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教育转轨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但是,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因而对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感到无从着手。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实践中的迷惘。要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落到实处,就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寻求突破。为此,从1990年起,我们在省内组织有关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从探讨若干基本概念和调查学校教育现状入手,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转化为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转化为全省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行动。三年来的工作,使我省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实施素质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可喜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