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8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周培源(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三强(时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沈克琦(时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等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的领导下开始举办。这项活动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校高中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为了使广大参赛学生和有关的中学物理老师能全面、准确地了解物理竞赛,从第一届开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委会”)常务委员会就组织编写并出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参考资料》一书,每年一册。2003年改名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专辑》(以下简称《专辑》)。《专辑》中载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等重要文件,其中规定了竞赛的宗旨和目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竞赛程序和组织机构以及竞赛内容(理论和实验)的范围等重要内容。这些文件对广大参赛学生和有关的中学物理老师全面、准确地了解竞赛以及如何参加竞赛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专辑》中还收集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当届的预赛、复赛、决赛试题和解答,以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和解答,这对参赛学生和有关老师了解竞赛的要求和特点也有帮助。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委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复赛。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委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根据复赛的成绩评选赛区奖,并从中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决赛也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由全国竞委会统一命题和评选决赛奖。
预赛的内容是面向对物理有兴趣且学有余力、自愿参加物理竞赛的全国广大高中学生。预赛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不超出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范围,但力求着重于对参赛学生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复赛和决赛的内容不超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的范围。
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五项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在高校招生中具有保送生的资格。
从1985年开始,中国物理学会决定,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成绩优秀者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组织的集训队,再进一步从中选出代表我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学生。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历届决赛的时间、地点,以及我国所参加的各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时间、地点和获奖情况,在每年《专辑》中都有记载;最新统计详见本书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