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新实用主义)

作者:(美)普特面(Putnam,H.) 著,孙小龙 译,伯泉 校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个人简介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名的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早年曾跟随逻辑经验主义者莱欣巴赫学习科学哲学,后来又在蒯因门下学习逻辑。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1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哲学教授,1965年到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和皮尔逊讲座的现代数学和数理逻辑教授,直至退休。他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员,曾担任美国符号逻辑学会主席和科学哲学学会主席。1984年访问过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讲学。 普特南的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涉及许多学科,诸如逻辑,数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物理学,历史学等等。他最初是作为分析哲学家而著称于世的,在科学哲学中,坚持实在论。在语言哲学中,他以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确立了他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的地位。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特南近年来研究重心转向伦理学后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说明客观性的本性,努力将伦理学与本体论及形而上学分离开来。作者相信,伦理学与本体论及形而上学的结合已经使我们对伦理学的理解产生了扭曲。这种扭曲一方面导致了膨胀的柏拉图主义,另一方面导致了还原论的形而上学。作者认为,伦理学并非没有客观性,但这客观性并不来自本体论,而是来自我们的生活实践,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哲学应该作为“反思的超越”,即对传统信念、普遍接受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活动;他提出了第三次哲学启蒙——实用主义启蒙的观点,并回应了后现代思想家可能对这个观点提出的批评。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