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温东辉,1967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学习和工作于北京.现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讲师,研究领域涉及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基层环境教育等.
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1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并免试直读该系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考取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博士生,2002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曾于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工作,作为JICA在华项目中国水污染与废水资源化研究的中方对口专家之一,在日本接受3个月的水处理技术培训。工作期间参加了造纸废水治理,中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研究,以及大型水质分析仪器的测试开发工作,曾获1988年北京市市政工程三等奖。
曾担任UNDP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女市长,女乡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项目秘书,协助组织编写项目两本《妇女与环境》培训教材,并成为12期培训班的骨干老师,积极推动基层环境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为项目的成功和妇女与环境网络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为此获得了1999年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奖。
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7篇,独立或合作编著与翻译7部,参加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子专题研究,承担中美工业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合作项目,江苏省科技重点项目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沸石反应器开发等科研工作。
内容简介
近年来,流域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日益上升,成为我国重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控制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合理规划,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政策法规,管理和监测等多种手段,首先削减面源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将污染源控制在最低限度,其二是弱化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强度,尽可能作到污染物原地处理与处置,将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里。
流域各类面污染源中,暴雨径流是面源污染物的主要输出途径,同时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污染源,其特点是污染冲击性强,水量和水质时空变化极大,对受纳水体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怀问题。
目前国内外可供选择的面源控制技术,特别是控制暴雨径流污染的技术还非常少,并且在工程占地,处理成本和处理效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开发经济适用的新技术,成为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沸石吸附处理法,是利用沸石对NH4+的选择性离子交换特性,去除水中高浓度氨氮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近十几年来,此项技术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沸石生物再生法被重新认识与评价,使沸石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可能性被大大提高。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天然沸石吸附-生物再生技术对滇池流域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工作。研究从理论上分析沸石吸附特性和机理、沸石生物再生的可能性,生物沸石的生物再生机理,并模拟滇池流域暴雨径流水质,进行动态生物沸石吸附-生物再生技术的运转试验,从应用角度考察沸石吸附特性,生物再生效果及污水处理效果,最终不仅要使沸石实现动态再生,而且要实现削减面源污染负荷控制目标。
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沸石得以生物再生的生物硝化作用的研究。受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特性影响,以及实际工程实施时可以遇到的限制,试验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的条件,在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对生物氮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生物沸石系统内的氮转化是由具有异养硝化特性的真菌类和放线菌类微生物菌群完成的,它们能将沸石吸附的氨氮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从系统中排除。
本书要供环境、生态等研究领域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沸石技术,生态修复,生物硝化作用等感兴趣的人士也可从书中找到相关的阅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