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少军,湖北汉阳人,1958年6月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在湖北省孝昌县农村担任民办教师,1978年3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此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学习、工作,其间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并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作访问研究。参与撰著的《鸦片战争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受到学界好评,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有个人专著《迎来近代剧变的经世学人:魏源与冯桂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及论文、译作多篇。1999年以来主持国内外科研课题若干项。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国门打开到甲午战争前西学传人中日之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考察和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应接新的西学东渐之不同状况及西学在两国的不同面貌,追溯彼此发生落差的缘由。作者认为:两国在国门打开之前,西学积淀有深浅之别,政界学界对待西学的态度也很不相同,这成为近代两国西学出现巨大落差的历史渊源。自两国相继打开国门到日本展开明治维新,由于彼此对外危机感有强弱之异、走向世界有快慢之分,导致西学传入之不同格局的形成。而在日本发生明治维新之后,中日对待西学的指导思想、国家政权与西学相关的举措、社会矛盾与西学的关联度等都有很大差异,致使当时两国西学的广度与深度、传播面与吸收西学的成效都相去甚远,这成为两国近代化进程拉开距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