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回到本书的主题上,作者是怎么用法眼看天下的。我觉得有两大特色:如前所述,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阐述法理。此其一。我们可以从郝铁川《从习惯用语看国人私权观念的匮乏》中寻找答案。郝文认为,一个民族的习惯用语最能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追求。接着他讲了某本史书中的一段记载:慈禧太后接见一个外国代表团,见到一位漂亮的女性,便问人家:“芳龄几何?”人家碍于情面,被逼无奈地回答:“年方十八。”慈禧太后一听,情致更高了,马上接着问道:“可曾婚配?”这个封建老太婆哪里知道年龄、婚姻、收入等都属于人家的隐私权,岂容随意问津!时至今日,我们到一个地方开会,或应聘一个工作,经常要填数不尽的表格,要把属于自己隐私的婚姻、经历等内容全部招供出去。还有一次,居委会的一位干部拿来一张表格,要我填写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避孕的,我看了之后立刻产生了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剥光了衣服的耻辱感!难道我最后一块神秘、朦胧的小岛也要被人占领吗?中国人日常习惯用语中侵犯公民私权的事例远不止以上数端。郝教授由此感叹道,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需要一个漫长的岁月。列宁说,千百年来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法治文明国家,就必须让以尊重、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文章把观点藏于故事中,娓娓道来,令人百读不厌。
二是言简意赅,推陈出新。法学教授杨立新在表述《法律:规则还是秩序》观点时是这样叙述、层层推进的:两位法学家在澳门的街上漫步,一位是民法学专家,一位是行政法学家。他们看到,出租汽车排在新世纪饭店外边的街道上等待客人,队伍整齐,井然有序,一辆出租车拉上客人走掉,另一辆出租车就缓缓地跟上来,在后边的其他出租车也缓缓地跟上来。整齐的队伍保持严整的队形,一丝不乱,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