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傈傈族三弦调是一种口传心援的音乐,加之傈傈人居住在峡谷深山,地域辽阔而人口分散,要把一把首首民族收集起来,委实不易,其艰辛可想而知。爱蓉老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为了采访歌手,我们曾爬山涉水,走了几个县的几十个村寨。有时是‘冰天雪地’,有时是‘炎热酷暑’,因为这一片地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他们通过田野采录来的民歌有着亲历性、真实感,无不是编著者人生的折射,三弦调的音符真实地记录了他们艺术生涯的历程。他们收集整理的原汁原味的三弦调原始歌舞,蕴含着傈僳族深厚的文化背景,颇具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说到学术价值,应当提及的是,《三弦调》的采录和编纂,很好地体现了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把傈僳族三弦调与其根植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采录者的200多首民歌除了记写有傈僳文及汉译配歌外,还详尽标明其流行地(县、乡、村寨)、演唱(及弹奏)者或弹唱者、采录者、傈僳文翻译者,记谱者等。这些项目是对民族音乐学者进行田野实地调查的学术规范的标志。同时,采录者还对民族语言的特殊词汇及方言土语进行注释,如对《一对筷子一对夹子》的歌名注释日:“L:Du J(音‘拿独加’)系一种传统的狩猎工具,用来夹住猎物”。这对读者理解三弦调的内容很有帮助。
总之,《三弦调》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传统民族荟萃之作,对其继续传播及保存和发展傈僳族音乐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