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三编,共二十章。第一编共五章,阐述了全纳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论,着重解决全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编共十章,分别介绍了在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儿童的特殊需要教育、教学问题,着重解决全纳教育“怎么办”的问题。第三编共五章,分别介绍了全纳教育的管理、评估、支持系统的构建以及教师教育,旨在为全纳教育的实施提供相关的保障,并以此完善全纳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它虽然源于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又远远地超越了特殊教育的传统观念而成为对整个教育界的挑战。本教材在语言表述方面对相关“全纳语言”作了如下规范:(1)儿童一词是指在普通中小学校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包括处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还没有入学的个体。(2)普通相对于特殊而言,健全相对于残疾而论,在教材中把普通儿童、健全儿童、一般儿童和正常儿童统称为“普通儿童”,回避“正常儿童”的称谓,否则依据中国文化,其他儿童则有负面“不正常”之嫌。(3)“特殊教育要儿童”与“特殊需要教育儿童”内涵相同,两者通用,均指在学习生涯中出现困难或障碍需要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或特殊教育帮助的儿童。(4)“普通教育学校”简称为“普通学校”,指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国际上称为“主流学校”。(5)全纳教育反对“标签化”教育,为了便于学术研究,本教材无法避免使用“残疾”、“障碍”、“缺陷”、“问题”这些标签概念,一方面我们承认贴标签的负面意义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以上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实质的不同。(6)家长指的是对儿童的抚养承担主要责任的人。一般指儿童的父母,也包括执行父母职能的祖父母等其他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