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一卷可以叫做课程哲学,也可以叫做教学哲学。在每个领域里,人们都有可能走到哲学,问题只在于我们能否走到,能走多远,能否有高深。当然,在教学领域也是可以如此的,也是可以面对这些问题的。
衡量我们是否走进了课程或教学论领域里的哲学,大约就看我们是否主要在讨论着这一领域里的观念,是否主要以观念而主要不是以既存的事实为对象。观念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后天的事实”(黑格尔语),哲学主要以“后天的事实”为对象。
本卷的前半部分是以教学中的一些范畴为对象的,大体上可以算做是一般性思考。然而,由于是对众多细则的讨论,因而,充其量只能算大众哲学了。越细就越有可能走向工艺,也许这就只能是关于一些教学工艺中的一般哲学思考。很可能只称得上是一些形而下的东西。
如果看看后一部分的话,情况则有所不同。那里,较多地涉及一些主要哲学流派。我们的目的当然不在介绍这些流派,而主要是论述我们自己的课程哲学观,提及并剖析主要源于西方的流派是为了阐述我们东方人的哲学观念,我们中国人的哲学。但哲学并不是按照东方或西方来划分的,这里,我们着重说明的是我们自己在教学或课程上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