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世界,千百所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起点与办学水平、服务对象与整体实力各异,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在充满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不同层次与类型高校的办学理念不尽相同,但追求卓越与效益是共同的办学方向。为了生存与发展,高等学校都在追求着不同层面的卓越目标,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可以说,卓越与效益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包办高等教育。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必然存在着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是采取择优还是均衡的政策,政府不得不在效益和公平这对矛盾之间做出困难的权衡与抉择。在鼓励竞争的社会,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非均衡资源配置方案的理论基础。大学非均衡发展理论试图依据“增长点”理论,基于非均衡发展能够带来高效益的理论假设,以高质量和高效益为原则,主张通过确定一批具有明显集聚效益和强辐射能力的大学和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重点配置,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大学实力的目标。这一“发展极”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一流大学身上,这些大学拥有稀缺的优质公共资源,并成为追求更多国家教育资源的有力竞争者。除了机构层面,优秀人才、尖端项目等也成了“极点”。如果从多个视点考察,人们可以发现,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重点扶持是屡见不鲜的。谁能被重点扶持政策眷顾,谁就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