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邢福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8月生于海南省文昌市。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林与景观研究所所长、物种保育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兼任南方棕榈协会理事长、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理事、IUCN物种保存委员会中国专家组成员、中国濒危物种委员会协审专家。
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的研究项目共30余项,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香港政府环保基金项目、澳门政府专项基金项目及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调查研究”、“中国堇莱属(堇莱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和境外合作项目“澳门植物志”编研。已发表论文135篇,专著20多部(主编10部),其中《深圳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育》、《中国木兰》、《深圳野生植物》、《观赏棕榈》、《龙岗古树》、《梧桐山植物》、《深圳七娘山郊野公园植物资源与保护》、《身边的植物》、《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澳门植物名录》、《Gymnosperms and AngiosperTns of Hong Kong》、《观赏蕨类》等专著,在国内外受到读者的好评与广泛关注。有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5项获省(部)级奖励。其中《南海岛屿植物区系的研究》获199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南沙群岛自然地理》一书获1997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海南岛作物(植物)种质资源考察与评价”获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珍稀濒危植物图谱》获广东环保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各级荣誉奖励,199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获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5年获第九届“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曾赴英国邱皇家植物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大英博物馆从事合作研究。目前指导研究生15人,其中博士生7人,硕士生8人。
内容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物种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及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不够。鉴此,为了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我们邀请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对我国重要的稀有植物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出版此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部分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扣国的植物多样性、中国植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丧失的机制、植物濒危等级的划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2.每种植物介绍其所属的中文名、科名、学名、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生境、保护价值和主要用途、濒危等级。
3.重点收录全国各地的珍标癫危野生维管束植物546种(含变种),隶属于159科。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的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的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
4.本书收录种类的原则主要考虑该种在我国的濒危现状、科研和经济价值,并选择了部分数量稀有或在植物系统演化位置上有重要地位的类群;植物濒危等级的确定基于我们多年的野外工作实践和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4年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包括极危(Critical species’CR)、濒危(Endangered species,EN)、易危(Vulnerable species,VU),低危(Lower Risk,LR);低危还包括依赖保护(Conservation Dependent,cd)、接近受危(Near了reatened,nt)和需予关注(Least Concern,lc)等三个亚等级。
5.本书收录有1984年国家环保局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保护植物1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保护植物1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里产生植物33种。文中对此分别以“保护植物”和“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相区别,若同被两个名录收录,则以后者为标准,共计182种。
6.全书有彩色照片626幅均系作者在野外考察时所拍摄。
7.为便于读者进一步查对,本书后面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名和学名索引。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深圳大学、江西省科学院九江森林植物标本馆、香港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全国多家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和支持;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刘百里、熊玉心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向以上为本书的编研和出版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为我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增加一些新的生物多样性知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迫,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专家和朋友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