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一凡,男,1944年4月生,汉族,陕西富平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即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78年10月至1981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从1983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的授课任务,1985年被聘为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7年10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律古籍研究会秘书长。1992年以后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法律分会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分会会长,北京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由于学术上的成就,先后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务院的表彰。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法律史学和法学理论的研究,已出版著作、法律古籍整理成果和其他书籍近40部,其中法学和法律史成果26部。主要专著有:《明初重典考》、《明大诰研究》、《洪武法律典籍考证》等。合著有:《中国法学新思维》、《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明代卷》、《明代法制考》、《中国的法律与道德》等。主编有:《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14卷本)、《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10卷本)、《中国法制史考证》(甲、乙、丙编,15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外法律史新探》等[1]。还参加了《沈家本未刻书集纂》(上下册)[2]、《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文选·法治卷》的整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3]部分辞条及一些书籍的撰写。发表法律史学、历史学和其他法学论文上百篇,其中《法史学科体系探讨之我见》、《中国古代匦函制度考略》、《明代法律史料的考证和文献整理》、《五四运动与中国法律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法制建设》等20多篇论文曾提交有关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
杨一凡"治学严谨,研究中国法律史成果显著。特别是明代法律史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4]近年来,其学术成果获三项国家级奖、四项省部级奖。其中《明大诰研究》1994年获全国优秀法律图书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1998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他参加的《沈家本未刻书集纂》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目前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特别重大项目"中国稀见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多卷本)和"法史考证系列专著"(即《中国法制史考证》丁编,18卷本)。
内容简介
与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要学习和精通现代法学,不仅要懂得它的今天,还要懂得它的昨天和前天,方能融会贯通。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使人们了解法制的发展历史和社会背景,前人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建树,中国的法律传统和国情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法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法学分支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