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帆,1964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旅游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旅游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饭店管理系执教,承担旅游经济学、旅游学原理和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参与上海和江苏的十余项旅游开发规划课题。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四个部分,重点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教材的第一章,对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界定,明确旅游景区管理的任务和特点,规定旅游景区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部分包括教材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讲述旅游景区的形成和进一步开拓,包括旅游景区本身以及景区新项目开发建设潜力评价,景区规划和投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景区管理人员了解旅游景区产生与成长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是本教材的重点,包括第四章至第十五章,主要从管理角度讨论旅游景区进入运行状态后的基本管理职能和流程,探索景区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与特性。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的组织、制度、使命和景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等,这是任何组织的管理都要涉及的问题。景区的经营,包括营销策划、价格制定和品牌管理,它是景区市场竞争能力及生存发展持续力的体现。
游客管理,包括游客接待质量、游客行为管理等。游客是景区的生命线,没有游客,景区就是一般的地域或组织,而不能称为旅游景区。成功的景区管理必须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从景区的总体布局,到每一座建筑、雕塑、小径,以至路牌、休息椅、垃圾箱等,无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潜心营造一种愉悦游客身心的氛围,这种氛围正是高品位的旅游景区所不可或缺的。在合理疏导游客并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和环境氛围的同时,还要对可能对游客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人员与社会关系管理主要是对景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人际矛盾进行控制,包括景区内部人际关系、员工与游客之间的关系以及景区内部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的关系等,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于景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极为重要。此外,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各种开发模式,导致旅游景区发展的价值取向方面的冲突。要解决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良好的景区治理模式。第十五章对不同类型的景区治理模式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总结。
第四部分为附录。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区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供学员学习、研讨,旨在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