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龙振华,主任医师、教授。于195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七年制), 国内著名皮肤病、皮肤真菌病及梅毒病学专家,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工作26年。1980年调入北京积水潭医院(即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皮肤性病科工作至今。担任皮肤性病科主任20年,至今仍工作在临床和科研一线。
龙教授对我国的皮肤病性病防治工作有着杰出贡献。1987年,受卫生部委托,龙教授亲自计划筹建了北京市第一所专门防治皮肤病性病机构——北京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现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及北京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北京市朝阳区性病防治所顾问。1999年获卫生部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在我国性病防治工作做出的贡献。
龙教授根据他50年临床经验撰有10本专著,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其中《实用梅毒学》(1991)、《念珠菌病》(1982)、《医学小百科——皮肤》(1986)、《癣病防治》(1987)及《头癣防治》(1960)、《警惕性传播疾病》(1989)、《性传播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学》(1999)颇受国内皮肤科专家好评。
经龙教授发现并且在国内首次报道的病种有“皮肤泛发性念珠菌病”、“着色性干皮病症”、“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增殖性体癣”、“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婴儿肢端脓疱病”。于1987年报道一组全身皮疹以痒疹形式出现,周围血象嗜酸细胞增高达10%-50%,IgE较正常人高100-1000倍,抗组胺治疗无效的痒疹,被命名为“嗜酸性痒疹”(Eosenophilic Prurigo)。
龙教授参与研制疥灵霜(治疗疥疮特效药)、尿素脱甲膏,1993年发明治疗尖锐湿疣药——LK植物液,命名为“克疣”,具有高效、低刺激性、无毒、无腐蚀性的特点,儿童及孕妇皆可应用。
龙教授擅长教学,曾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荣誉证书,重医德、言传身教,为全国培养200余名专科医师,这些人现多成为各地各级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
内容简介
在性传播疾病的诸多病种中,梅毒的流行范围十分广泛,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在青霉素问世以前,梅毒曾是重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之一。医学史上曾将梅毒与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对梅毒的防治与科研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医学的诸多领域。因此,梅毒病学理所当然成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而控制梅毒的流行,对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医疗防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回顾我国梅毒流行史,解放前在城乡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建国后,经过积极防治,取得了控制乃至基本消灭梅毒的显著成果,受到世人瞩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人员交往日益频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再加上卖淫嫖娼现象的死灰复燃,致使性传播疾病又呈卷土重来之势,其中梅毒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据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的统计,自1979年再次报道梅毒首例患者以后,梅毒病人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1993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梅毒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至1999年,全国梅毒发病数为肋406例,是1993年发病数的40倍,年均增长85%,而且先天梅毒以及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患者也屡见不鲜,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提高对梅毒预防与诊疗工作的水平和成效,龙振华教授会同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的多名教授及有关专家编写了《梅毒病学》一书。龙振华教授长期从事皮肤性病科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对梅毒的诊疗与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十分熟悉国内外在梅毒病学方面的新进展。1970年,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期间,首次发现1例确诊为二期复发性梅毒疹患者(北京市在1960年已经消灭梅毒)。鉴于梅毒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涉及临床各个学科,龙振华教授邀请了多名临床与药物学专家分别撰写了相关篇章,使得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参考书。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广大的性病防治人员和临床各科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梅毒的诊疗与防治工作中会有很大的裨益,同时,对控制梅毒的流行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