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黄鸣奋,男,祖籍福建南安,1952年生于安溪。学术专辑:中国作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文艺心理学、文艺传播学、电子艺术与计算机文化之教学研究。担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国苏轼学会理事等多种社团理事,获国务院津贴。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课题1项、远程教育工程课题1项。出版独著《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艺术交往心理学》、《艺术交往论》、《需要理论与艺术批评》、《需要理论与文艺创作》、《厦门海防文化》、《传播心理学》、《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电脑艺术学》、《比特与缪斯的碰撞--网络与艺术》、《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超文本诗学》,教材《电子艺术学》;合著《价值批评与阿Q十八面》、编著《故事里的艺术心理学》和《厦门人物(古代卷)》,均为第一署名。主编《吉言丛书》、《网络狂飙丛书》,另有编写、编注多种。在《文学评论》等媒体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独立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二等奖各1项),另获厦门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曾任莱顿大学客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共23.4万字,1996年12月鹭江出版社出版,列入李永裕先生主编的《厦门文化丛书》第二辑。这一辑有10余本书,标题专门标出“文化”来的,只有这一本(其他都是很整齐的4个字)。“海防”而“文化”,正如秀才而谈兵一样棘手。书中解决的办法是引入在《需要理论与艺术批评》中提出的社会需要模式,派生出“海防18面”来。加上新开拓“文化三层圈”原理,也就成了大文化的概念。
本书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部队为厦门海防做出的重大贡献,颂扬了厦门军民在双拥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海防和经济建设、台湾海峡局势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体现了本书的又一特点,即立足现实。
综上所述,《厦门海防文化》是厦门海防精神发展历程的记录和研究。它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厦门海防,有新材料,有新观点,是一种创新。它的成书反映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海防建设的关心,为厦门文化和厦门海防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