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东北农村生活——东北风情旧影

作者:于学斌 编著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
个人简介
于学斌,1964年4月生,1986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论著有《东北老招幌》、《哈尔滨文庙胜揽》(合著)、《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此外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其中《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嫩江流域柯尔克孜族源考》、《东北古代民族“贵壮贱老”习俗浅议》在1992年、1994年、2002年分获黑龙江省文博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二等奖、三等奖,《民族文物的存在形态及其抢救和保护》2002年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内容简介
东北,旧时有关东、关外、东三省,东省等别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东北南起北纬38°43`,北到北纬53°34`,东起东经135°5`,西到东经115°37`,南北长1600多公里,东西宽140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2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2.9%,人口一亿以上,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一个具有北国特色的大型地域单元,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东北大地。
东北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如果把中国的地图形状比作一只昂首而立的雄鸡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正好处于“鸡首”的位置。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宝地上世代生息繁衍着许许多多的民族,这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河流湖泊,这里四季明显,物产丰富,非常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这里是蒙古族的牧场,这里是鄂伦春族纵马驰骋追逐野兽的猎场,这里是赫哲族轻舟荡漾的捕鱼场。生于斯、长于斯的各族人民都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创造祖国历史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民族风情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富有生机、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它内容广泛,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风格迥异,色彩斑斓;它内涵深邃,富于哲理。如果你想了解东北民族文化、领略东北风情,那么就随同于学斌先生撰写的《东北风情旧影》走进东北,一起感受这里的浓浓的乡情、民族情,感受各民族聪明的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自然和人类的和谐,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人类的无限的创造力……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东北的各族儿妇女,塑造了东北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习惯。东北地区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满族的旗袍成为中华妇女的形象标志,东北各族的尚武精神和精于骑射、勇敢强悍的品格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对于祖国的统一、领土的完整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概念,民族文化具有许多共性,但生活于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也存在差异。全国56个民族东北有近50个,其中世居在这里的有汉、满、蒙、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柯尔克孜等11个民族,他们族属不同,分布于东北地区不同的地域,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差异,风俗习惯亦不同。根据人类学的文化类型的划分,东北共有三大文化类型,即以汉、满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牧业文化,以鄂伦春、赫哲为代表的渔猎文化。可以说工业时代以前的文化类型东北地区都有。因此东北民族风情呈现出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特点。
所谓“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中国自古就有民间采风的传统,民风民俗是历朝历代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当代我党也非常重视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把它上升到很高的政治高度。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衣食住行上、在婚丧嫁娶上、在社会结构上、在宗教信仰上等等方面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了解和掌握这些风俗习惯,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我国又成功地加入WTO,进一步溶入到世界大家庭,我们要了解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不仅了解我们的现在,还要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仅了解我们的现代,还要了解我们的传统,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所在。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要想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理念,同时要发扬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粗取精,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既保证自己文化的先进性,又不推动自己的根;既同世界发展同步,又保持自己的民族性。中国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必须保持自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于学斌先生《东北风情旧影》付梓出版之际,嘱我作序。我感到这套丛书所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涵盖了东北民族文化的所有类型,是了解东北、认识东北的难得的图书。尤其值得珍惜的是,这套丛书坚持我国“左图右史”的优良传统,图文并茂,图文互补,显得生动、有趣。这是往昔民族生活的再现,这是依稀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故事的回放。我们记录着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一是为了保存,当一种文化灭绝或正在逐步消失的时候,保存和记录就格外的重要;二是为了纪念,纪念我们民族曾经走过的历程;三是为了弘扬,弘扬我们民族中优秀的文化,这是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在书籍即将付梓出版的时候寥寥书于以上数笔,是为序。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