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河陇是中原的西屏障和丝绸之路的东大门。关键的地理位置,尤其狭长的河西走廊,使河陇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河陇虽然握守重要位置,但一向被视为过渡地带,它自己的文化变化,它对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交流应有的重要贡献,向来鲜有人提及。
河陇粗略言之约当今日甘肃、宁夏两省,地貌多变,加上东西相接、南北夹处的区位,自古至今,都是民族众多、经济形态复杂,文化缤纷的地域。
东部的“陇右”地区,与中原的心脏——关中,同属共土高原地区。关、陇唇齿相依,自远古时已属于仰韶文化,明乎此,著名学者陈寅恪提出后来有所谓关陇集团,在文化及人才上是一个紧密结合体,也就不难理解。陇对于关,实起了屏障、辅翼,甚至促进的作用。
河陇西部的“河西走廊”夹处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之间,海运兴起以前,几乎是中原通向世界其他重大文明的唯一通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已是人所共知。然而河珑不止是过道,它还有融合、加工、变化的角色。以石窟艺术为例,呈带状绵延的石窟即明显可见东西碰撞和消化的痕迹。
消化东西文化的工作,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在进行,而少数民族贡献良好。西夏王国的兴起,融合汉、藏及西域文化的宏力,只是这漫长的多民族竞争历史中最雄伟的一段。
多元民族、文化的互补和争辉,正是千百年来河陇文化的主调。
应当说明的是,研究地域文化,需要显示该地域的大致位置、文化遗迹的分布情形以及文化传承的演变轨迹等,为此,本书的编撰者设置了相关的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然较之规范地图,可能不尽完善。为尊重原著,也为方便读者,中文简体字版保留了全部示意图,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