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怎样理解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
第一,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有个性的人。如果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主体性,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第二,教育过程是师生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中进行的。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他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他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要通过新旧知识的碰撞、对比、理解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碰撞、对比、理解只有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帮忙,不能替代。
第三,在现代教育中师生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在降低。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指导学生,教育学生。
第四,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的。
本书讲述了从应试教育走向主体参与式教育、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发展、主体参与教育模式研究、主体参与与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等八章内容。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本书是讲高中阶段的主体性教育;第二,通常我们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指课堂教学;第三,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作者对主体性教育作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又分别对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团队活动中的主体性教育,以及对教育评价中的主体性教育作了详细的论述和设计,在实验学校中开展了实验,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