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莫世祥,男,1952年7月生于广西。1988年大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在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该系系主任。1993年破格评聘为该校教授,1994年获首届“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1995-1999年创办并主持该校“港澳台历史与现状”方向的研究生指导工作。1998年12月起在深圳大学任教,曾任该校社会科学院院长,现任该校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专业范围始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现主要从事港澳台地区社会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特区涉外经贸关系研究。
迄今在祖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出版历史学、经济学及港澳台研究的学术专著4部、合著5部、 编译资料2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主编《澳门大辞典》(广洲,1999),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论文《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获深圳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2002);另有两篇论文分别获得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999)、全国“中国革命史中青年学术奖一等奖”(1999);专著《护法运动史》于1991年在大陆及台湾出版简、繁体字版,次年获孙中山基金会颁发的“ 1949-1992年中国大陆地区孙中山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1992)。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进程中,我特别赞同中共中央提出的这样一个鲜明的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因为,从绝对的意义上讲,所谓“改革”,就是要破除对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迷信,所谓“开放”也就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新认识,而这两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恰恰归结为“体制性障碍”。
于是,理性的批判也就成了理论创新的前提。其实,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史就足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