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曾少聪,福建漳州平和人。1997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做博士后,现为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世界民族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副秘书长。1996年5月至1997年5月在菲律宾雅典娜大学人类学系访问一年。2004年春,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科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
主要从事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汉民族闽南族群和客家族群、明清社会经济史、汉语方言等领域的研究。曾独自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务院侨办重点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金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在境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出版专著《东洋航路移民》,该书为“海洋与中国”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于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博士论文《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获1998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内容简介
华人不仅在中国本土发展,而且在海外繁衍生息。本书以东南亚华人族群为研究对象,以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为研究范围,从民族学的视野,探讨了当代东南亚华人的族群关系。试图突破仅从中国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的局限,把东南亚华人放在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中进行考察。首先说明华人移居东南亚的背景和条件,其次分析东南亚华人族群社会的建构,其三讨论东南亚华人族群内部的关系,其四探讨东南亚华人族群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其五阐述东南亚华人族群的认同及其转变,其六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发展。在结论部分作者指出:中国的海外移民是接触的典范,并阐述东南亚华人族群在生活费外华人中的典型意义。通过上述的研究,阐明二战以后,东南亚华人族群的认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华人社会的性质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揭示东南亚华人族九与中国本土华人有别,它兼具华佤居住国民族的特性。海外华人族群内部主要依祖籍和方言分为若干社群,不同社群既竞争又合作。华人族群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它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以和睦相处为主,偶有冲突,但大多是由其他民族引起。东南亚华人的族群关系显示,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主要是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使得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之后,才会发生冲突。在多民族国家里,消除种族歧视、允许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族际关系和谐 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中主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人族群与中国的联系将会为密切,并朝着当地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