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检查:理念、制度与改革

作者:孙谦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个人简介
  孙谦 黑龙江牡丹江人,祖籍吉林伊通,1959年12月出生。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检察委员会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198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刑法学专业,2000年)、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专业,2003年),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2003年)。兼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官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主要著作:《逮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一版;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再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三版);《职务犯罪监督论》(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79—1989)》;《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2000年版);《司法改革报告》(1—4卷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检察论丛》(1—8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2004年出版)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政法论坛》、《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法学家》、《人民检察》、《法制日报》等报刊发表法学文章80余篇。
内容简介
  书分六个部分,特点鲜明。
为实践而研究理论是这部著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作者从事检察工作的20年中,对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追求从未间断,著述颇丰,成果迭出。这对一名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检察官来说,没有一种强烈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是难以办到的。为了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他不顾工作繁忙,于1997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并提前以优秀论文的答辩评价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又顺利完成在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作者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始终把关注检察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从研究题目的选择到理论方法的采纳,从逻辑出发点的确定,到价值判断的根据,无一不是从我国检察实际出发而做出的。他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实际地解决问题,实质性地推进中国的法治”。从这部40多万字的著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他所有的学术成果中,都是紧紧围绕司法实际和检察工作进行选题,即使是在学术性要求很高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报告的选题上,他也仍然是如此。这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和对理论的执著追求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写几篇文章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习惯,甚至把研究和思考问题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这才是艰难的。在作者理论研究的道路上,深深地刻下了从实际出发并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刻苦学习的足迹。正如作者在《新中国检察理论研究回眸》中提出的:“检察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并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检察制度建设及检察机关的司法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形成对这些实践有益的理论,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其存续和发展的规律。如果脱离实践研究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检察实践,反而有害于检察实践。因此,检察理论研究要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道路,才能获得对实践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成果。”
内容丰富,多有创见,这是本书的又一特点。本书以理念、制度与改革为主线,涉及了检察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从宏观的检察理念到制度层面的改革,从检察基础理论到检察制度包含的具体内容,从外国检察制度研究评述到我国检察制度的实践等,涵盖了检察理论与制度的主要方面。作者秉承现代法治原则的基本理念,在检察理论研究的学理层面上不断地开掘,丰富了检察理论的人文底蕴和精神素养。对检察制度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观点。例如作者在80年代末提出的“职务犯罪”和“职务犯罪监督”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在检察理论研究中是具有开创性和基础性的,奠定了检察官对于职务犯罪具有侦查权的理论基础,如今“职务犯罪”这一概念已被法学界普遍接受并使用。
作者研究思路上的全局性、开放性和“多路径”性。显示了方法论上的突出特点。作者视野开阔。在研究检察理论过程中,他并没有简单地囿于检察制度以及刑事法律制度本身,做基于现有法律规定的注释法学研究,而是把检察制度放在中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全局中思考,放在“检审并立”、“一府两院”的宪政体制中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地理性思辨和剖析。而且,总能根据研究题目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但是“多路径”的研究进路却是其不变的基本追求,每遇研究题目,都能从部门法学、法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比较法学的角度切入,体现了作者扎实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作者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检察官,也是一位颇为重视理论追求和具有较好理论素养的学者。我作为作者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的指导老师,为他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欣慰。这部著作反映了作者从事检察工作20年以来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果。20年的检察官生涯,不仅意味着20年艰辛具体的检察实践工作,而且伴随着作者在检察理论领域里勤奋耕耘、孜孜以求的思索,表现着致力于逐步发展、完善我国检察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宏愿和心力。实现法治是伟大的目标和长远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但更需要理性和踏实的作风。我希望并相信作者能够永远保持这种学风和作风,坚定不移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