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创新理论指导下,综合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一中观一微观不同尺度,以实证分析和典型案例区解剖为主线,首先根据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等理论,在把握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归纳分析影响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特点,构建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其次从宏观层面,以省区为单位,分别基于静态、动态视角和竞争力内部结构分析,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揭示其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然后进一步剖析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驱动因素的耦合机制,对比不同地域空间背景下,驱动因素间、驱动因素与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之间的时空表现;最后通过中观层面的典型案例区调研和微观层面的企业访谈,分别以东北地区、湖北省武汉市、北京市朝阳区和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对案例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科学诊断,揭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的互动效应,进而归纳不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培育途径与模式。
本书可供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和决策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