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术成果:《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1986)、《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1989)、《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1989)、《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1990)、《爱森斯坦及其蒙太奇学说》(1991)、《在电视符号的背后》(199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1995)、《她们的声音》(1996)、《阅读香港电影》(1997)、《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1998)、《现代性、文化批评与中国电影理论》(1999)、《华语电影十导演》(2000)、《九十年代的第五代》(2000)、《百年六代影像中国》(2001)、《WT0与中国电影》(2002)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之一,以代际嬗变为线索,试图透过谱系研寻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代群导演的精神气质和求索路径,展示不同社会条件下电影观念形态和象征符码不断重塑的历史轨迹。本丛书是电影理论界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礼。
早在100年前,电影就开始成为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方式,通过综合艺术和高新技术的结合,电影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创造文化、创造历史、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张大力量。长久以来,电影被普遍誉为最有艺术生命力、文化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载体。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高峰,特别是自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党和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电影产业改革、开放与发展的重要大举措,出台了一个批促进电影发展、创作繁荣和国际合作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从业人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