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看得见的未来:布洛克曼的“第三种文化”

书评人:林永青 2008-08-17 10:42 赞[1] 收藏
  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宇宙真理;而艺术的目的在于表达人类生活。(当然,其中有许多重叠之处。)。第三文化综合了这两个目的。--KevinKelly,《连线》总编

  布洛克曼是一位互联网界的思想先驱,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开拓者们的启蒙导师之一。(《讨厌鬼文化》,布洛克曼著,林永青译于1999年)他和《连线》杂志总编辑KevinKelly等人创办的边缘基金会(www.edge.org),曾是一群最早的互联网思想家们和前沿科学家们的乐园。但是不要误解,这些思想边缘的家伙们,提倡的并非是“精英主义”。

  他在《第三文化》的文章中提出一观点:一个新的文化,一个大众的新文化,已经出现了。它包括“那些科学家和经验世界的思想家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通俗的作品,生动表现了我们生活的更深层的意义,重新办定我们是谁、是什么。他们正在取代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地位。”

  布洛克曼(我认为是正确地)指出,“科学是大新闻,而提出大问题的人正是科学家。科学家通过他们的书和文章,而成为新的大众的知识分子,成为新的大众文化的领军人物。”而《未来50年》正是描绘了这个新文化的若干侧面。

  肯定有人会反驳说,我们不能“唯科学主义”。这是一种很肤浅的回应,也是一种极端落后的思维方式。不要再肤浅地回应说什么“我们不能只是技术至上”了,事实上,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技术就是社会,技术=社会”;有人说了,“难道不是思想更重要吗?”,我的回答也很简单,“技术是物质化了的知识或思想”;有人又说了:“不能只关注物质吧”。这几乎是废话,更不值得回答!(对于观念交流,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们就事论事地讨论些具体问题,不要用另一个问题来否定这一个,那等于什么也没说。虽然是“大规模的专业化(或业余化)”,建议每一个人对自己真正有实践、有思考的话题,再开口说话。从知识的进化来看,今天的“业余”应当比昨天的“专业”更专业。)

  看看今天的世界的出版物都在说些什么吧:干细胞研究、克隆的技术及伦理、人类基因序列、人工智能和WEB3.0语义、大脑记忆芯片、天体生物学、量子计算、复杂性和金融衍生产品、物质传真;当然还有社会网络方法与商业生态系统这一类互联网实践话题......这些话题必然是跨学科的。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科学家们写的书,科学家们也被逼着(深入浅出地)用其它学科的人可以懂的语言来写些东西。

未来50年

作者:(美)布洛克曼 著,李泳 泽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02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张光辉
  • 个人名片 林永青
  • 个人名片 徐政龙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