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的艺术杂糅与思想倾向
一、引言
《绿野仙踪》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神仙为外衣,以世情为内容,溶历史、英雄、传奇、神魔、世情诸类小说于一炉,以冷于冰修道收徒的线索贯串诸多人物故事,顺次展示了封建社会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了这个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炎凉刻薄的世态人情。小说作者在神仙外衣下,关注尘世,采取求是态度,把几种小说形式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新的方式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小说的艺术手法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上生动自然。当然,此书还有一定缺陷和不足之处。
二、作家和小说内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绿野仙踪》又名《百鬼图》,作者李百川,生活在康乾年间,早年家境富裕,不久由于“叠遭变故”而衰落,年青时为代偿他人债务而破产,后又遭骗子损失一空,从此风尘南北,投靠亲友为生。李百川于家庭衰落后“移居乡塾”时,即广泛阅读稗官野史,由此萌发写作欲望。扬州被骗后,穷途末路,往盐城投靠叔父,又一再受到“著书自娱”的劝慰,同年草创三十回《绿野仙踪》;后几经增添,从1753年到1762年,断断续续十年之后才完成。[1]
《绿野仙踪》写冷于冰抛弃万贯家财和娇妻幼子,于深山冷谷访道求师,斩妖赈民,广积阴功,引渡强盗、商人、浪子、狐、猿等位列仙班的故事。作者通过冷于冰弃家访道的全过程的交代,采用一环紧扣一环的方式,展示了封建社会一幅幅生活画面。这些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是通过几组人物来表现的。
首先是官场众僚,从冷于冰与严嵩为赈恤灾黎闹翻开始,作品展示了朝野内外的忠奸斗争,这场斗争盘根错节、旷日持久,上及明世宗,下连各地官吏,历时二十余年。作者不仅塑造了邹应龙、林润等正面形象,而且把严嵩父子具体化、形象化,这就在广阔的背景上生动展示了明末社会的政治斗争以及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如灵魂卑微、内心委琐的罗龙文,对待冷于冰态度的前后变化;如众考官对待冷于冰的上榜;吴时来明为忠正,实则怯懦,其余人言道“我们何苦因姓冷的荣辱,误自己的升迁”。由这此人物,可见明朝吏治的黑暗腐朽。
其次,作者写了儒林群丑和形形色色的士子形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学泛滥与知识界的堕落,盛世社会风气的败坏与绅士阶层的不可救药。如胡监生逼林岱与严氏夫妻生离,又反诬朱文炜“会放卖人口帐”,作者一笔复加一笔,对胡监生的丑恶本质作了深入的点染。苗秃子和萧麻子则是另一种人物,他们都是府学秀才,却一个是温如玉的走狗,另一个一心害人,书中将此二人的赌棍及地头蛇本质刻画得惟妙惟肖,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帮闲”形象。书中还写到几个腐儒,如胡宗宪、邹继苏以及老贡生齐其仁,老秀才温而厉,这一群无行封建士人构成了一副活生生的儒林群丑图。
再次,书中还写了以温如玉和周琏为代表的纨绔子弟。这两个人物是书中两组故事的主角。温如玉的经历把当时妓院的情景描写得颇为真切:矫情的妓女、贪财的鸨母、帮闭的食容。而周琏骗聚蕙娘,逼死何氏则反映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复杂与矛盾,围绕周琏的喜新厌旧和妻室争宠,旁及家庭上下里外诸关系,勾勒出一幅封建社会人情风俗图。最后,书中写了一批市井细民、以金钟儿、鸨母庞氏、齐其仁为主,其它有朱文魁、何指挥,写出了金钟儿的泼辣、鸨母的见钱眼开、庞氏的贪财攀亲、齐其仁的酸腐、朱文魁、何指挥的无耻行径,反映出明清时代世风日下,金钱支配着人与人关系的真实写照。
《野野仙踪》正是通过这四组人物的交相映衬,生动地展示出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卷,使我们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神魔外衣下采取“四合一”的方式以及作者的求是态度
一个作家在经历了人世间的艰难苦痛之后,往往要抒发出来诉诸笔端。那么,采取什么形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就被提到了首要地位。我国长篇小说发展至明清,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艺术形式: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系列;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系列;以《水浒》为代表的英雄传奇系列;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系列。[2]李百川在进行创作时,毫无疑问地吸收借鉴这些小说形式的成功之处,于是《绿野仙踪》也就成了这么一部融神魔、讲史、英雄、传奇、世情于一体,新颖别致、长达百回的长篇小说。
首先,书中冷于冰弃家访道,经过一番艰辛,得仙人传授异术,从此“周行天下,广积阴功”,渡脱大盗、农人、浪子、猿、狐等,自己也位列仙班,封为普惠真人。表面上看,《绿野仙踪》像是一部写求仙访道故事的小说,冷于冰腾云驾雾,脱胎换骨,念咒遣神,法术有土遁法、搬运法、呆对法、指挥法等;情节上有雷火珠诛妖狐,桃仙客烧恶怪,剑斩妖鼋,与秦尼斗法,飞针刺鱼妖等。小说弥漫着神迷、虚幻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与《西游记》中瑰丽多姿的内容有些相似。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自《西游记》开神魔小说以来,出现了《封神演义》、《韩湘子全传》等一系列神魔演义。这些小说中法术神奇,变幻莫测,人物腾挪变化,神出鬼没,真真假假,不失精彩。《绿野仙踪》中以相当多的篇幅宣扬法术无边,人生循环,因果报应的神魔观点,描写也以求仙访道为线索串连一系列人物和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绿野仙踪》一书具有神魔小说的特点。
其次,《绿野仙踪》具有历史演义小说的性质,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几乎贯串了全书。严嵩父子、赵文华、徐阶、林润、邹应龙等都是史书有传的。书中既描写了严嵩父子在朝中陷害忠良,专权独断,也描写了一批与以往拉帮结派、“走内线”不同的正义官僚参倒严嵩,还写了明末倭患,如赵文华用银子使倭寇诈败归海以使自己居功等,给我们展示出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官场众生,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污浊。历史演义小说自《三国演义》开此系列以来,出现了《前汉演义》、《东西晋演义》、《隋唐演义》等一批此类小说,它们反映历史事实,再加以虚构成分,形成历史演义这一独特的小说形式。《绿野仙踪》中主要历史人物实有其人,当时的朝廷派别也确实存在,书中根据这些史书有传的事实,又虚构、创造情节,如赵文华的诡计以及赵文华如何求得严嵩原谅等,使得此书也毫无疑问地具有了历史演义小说的特征。
再次,《绿野仙踪》具有英雄传奇的特征,这类小说自《水浒》开立门户以来,也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书中大盗连城壁等人先是合谋作案,后又劫牢狱、与官兵大战,最后被捕入狱,连城壁被冷于冰救出后投奔金不换,金不换之妻将其出卖,事后被金不换与连城壁杀死。书中连城壁颇有英雄气概,金不换面对官府有谋有略,其它诸人也被描写得形象、生动。其中一些情节和人物,都可以在《水浒》中找得出影子来。
最后,《绿野仙踪》也具有世情小说的性质,书中对人情物理,家庭琐事,市井细民的描绘直接受《金瓶梅》的影响,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书中围绕着温如玉、周琏两个人物,写出那个社会的人情冷暖,写出了这种世风下的一系列活灵活现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对在金钱影子笼罩下和炎凉淡薄世态人情中的各种人物的表现及他们的灵魂世界,描写得入木三分。温如玉长驻妓家,与金钟儿打得火热,还有两个帮闲??萧麻子、苗秃子,以及鸨母、龟奴,这些人见了钱眉开眼笑,没了钱冷锅凉灶。围绕着周琏,写出了吝啬贪财的叶体仁,势利撒泼的庞氏,以及妻妾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些描写细致生动,极具生活真实,从中可以看出《金瓶梅》的深刻影响。
李百川在创作《绿野仙踪》时,吸收、借鉴了历史演义、神魔、英雄传奇、世情等小说创作形式,并将此四种形式融会贯通,创造出这么一部“四合一”的长篇小说,李百川这种对小说艺术形式上的尝试是有得有失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跳出单独的几大题材的范围,使自己的小说披着神魔的外衣,实质上“融四为一”,又使自己的笔触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开掘,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描写芸芸众生。同时,作者“四合一”的构想,却又使他在创作上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中,造成文章被人为地分为几个大块,后又勉强地连到一起,缺乏一种整体性、连贯性,比起《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差之远矣。经常是大笔来渲染世情生活,却忘记了正在写着的神仙故事而一发不可收,等到回头想起时,已是过去好多回了。如三十六回冷于冰要渡脱温如玉,之后整整二十五回全是温如玉败家嫖妓的故事,周琏的故事从第七十八回末冷于冰派袁不邪去万年县开始写起,到八十九回袁不邪才驾遁到万年县城外,十多回过去,使人几乎忘却了派来的袁不邪,这种题材处理上的矛盾与不和谐,无疑影响了小说全局上的均衡和统一。
深入考察《绿野仙踪》,我们不难发现李百川创作时在神魔外衣下的求是态度。书中对神魔的描写中,有好几处可见作者并不迷信仙鬼,也并不迷信出家修道,冷于冰修道成仙不过是作者寄托理想的方式。如第四十五回,作者借连城壁之口,说仙缘都是“没考证的屁话”,八十八回沉襄说:“野史外传记载宁仅千百,要皆不可为训。”殿尾纯也说:“既无金石延遐算,应有心情惜寸光。”书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冷静客观地描摹世情,对现实进行揭露批判,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副副明清世情图。对出家修道、迷信鬼神的现象也表明了否定的态度,这就是作者的求是精神。
四、小说的思想倾向
《绿野仙踪》事介于幻想与现实之间,仔细研读此书,我们会发现它并不能被简单称作一部宣扬道教教义与威力的神魔小说。其实,李百川不过是在书中让这位道地的仙人、本书主人公冷于冰,一再干预尘世的人事斗争,“积善果大小一万二千余件”。看他“赈灾黎,荡妖氛,借林岱、文炜以平巨寇,假应龙、林润以诛权奸,脱董炜、沉襄于桎梏,摄金珠、米栗于海泊……”,所谓“天下之大冷人,天下之大热人也!”通过冷于冰的活动,作者一方面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进行讽刺和揭露,另一方面,又体现作者的“仁政”理想,主张贤明的政治、美好的道德和世风。这些表明作者并未忘怀现实,而是因为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不能从现实里解决自己的境况,不能在现实中完成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书中多少可见李百川自身的影子,一方面,从李百川自传中可以发现,书中的一个人物温如玉就是在作者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封建士人,曾经的大家子弟,李百川在经历家庭变故、科举不第之后,其长期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无法按程序实现。[2]
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作者就转向虚幻的神魔世界。于是,我们在《绿野仙踪》中,看到冷于冰精通法术、身怀法宝、斩鬼诛妖、救弱助贤,助侠盗连城壁、救义士朱文炜、平叛逆师尚义、劫贪官严世蕃等,不仅是在助别人脱难,而且完成了自己的人格修养。正所谓“天下之大冷人,天下之大热人”,这就借冷于冰之身完成了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冷于冰虽是神仙,却立足人间,虽然仙术是虚妄的,冷于冰之事出于幻想,但可见作者之心是在寻求救世良方。此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发愤之作”,社会黑暗,世风日下,作者空有才学,却满心报负、报国天门,于是拟出一个世外高人形象,让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不能入仕为官,遂让其看破红尘,出家成仙,用仙术救助尘世,戏弄权臣,以偿自己夙愿。
《绿野仙踪》正是通过一个虚拟的世外高人在凡世的经历与所作所为,反映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寄托作者理想以及作者对入世的热情与关怀,这正是此书的思想倾向。
五、《绿野仙踪》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曾与《水浒》、《金瓶梅》并列的古典小说,《绿野仙踪》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书中人物的塑造,以语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描写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些章节足以和《儒林外史》等书相比,反映了清中叶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也显示出作者生活根底与艺术造诣的深厚。
首先在人物的塑造上,书中创作出四类人物:官场众僚、儒林群丑、纨绔子弟、市井细民。人物形形色色,却又各具特色,活灵活现,避免了“千人一面”。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严嵩,历史上的一代奸相,作者并没有按常规定式把他写得如戏剧舞台上那样张牙舞爪,穷凶极恶,而是塑造了一个表面上温文尔雅、礼数周到,好象很有“雅量”,并不太突出自己首辅地位的看上去还不太讨人嫌的人物,这就很符合历史上真正的严嵩,实际上能做到首辅,也必有其过人之处,书中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再如罗龙文,《明史》中本沾不上边,但在李百川笔下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者把他塑造成严嵩的影子和温度计,一言一行可见严嵩的喜与怒,从他对冷于冰先倨后恭,甚至跪下,作者紧拉慢唱,逶逦写来,绘声绘色,图貌传神。再如金钟儿,伶俐泼辣的劲儿颇有几分像潘金莲,语言尖刻在理,尤其是后来性格发展成由一个只图钱财的妓女到勇于争取自身幸福的明理女子,言行举止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书中的浪子,帮闲、妻妾、鸨母、贪官、甚至太监、酸儒等形象都能达到让人读过后,脑海中便留下深刻印象,千人千面,极少重复。
其次,此书的写实成就和它的语言艺术也是分不开的。它的图人状物的某些胜处,表明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书中的语言既华丽、又幽默,晓畅圆熟,撒得开、收得扰,用笔老辣、尖峭,对话符合人物口吻和身份,特别是它所提炼的方言俚词间杂文言、行活的语言风格在全书显得和谐统一,明快流利,表现力极强。如冷于冰云游回乡,因不识儿媳,夫人说其“足见是个野脚公公”,“野脚公公”这一日常用语放在这里恰到好处。再如赵瞎子接过何氏的十两白银“顷刻神情变异,喜欢的两只玻璃眼上下乱动,嘴边的胡子都竖起来”,书中此番描写简练传神,绘声绘色。在人物对话方面,口吻毕肖,如金不换受审,一连串的“是实”,把知县、守备带领数百人马去捕连城璧不得反被连城璧打伤多人,要诿罪于金不换之心,暴露无遗。
最后,小说的风景描写,都能结合人物的心理,渲染出环境气氛来,无论是写荒山绝壑、西湖夜景,还是神仙境界,都如见如绘。
长期以来,《绿野仙踪》一直被世人冷落,但其艺术魅力,完全可以跻身于一流作品之列,不论从其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上,其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中,都应据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1]李百川 绿野仙踪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3]曹萌 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 [M] 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