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自是风流高格调

书评人:李多 2008-02-01 10:52 赞[0] 收藏

自是风流高格调

文:潘采夫
出处:新京报 2006年9月

  时人写晚清民国这段历史有一怪癖,绝不正说,绝不戏说,绝对乱说。大概是正说过刚容易折,戏说难慰我良心的原因,于是各种乱说、杂说、侧面、断说陆陆续续出来。乱说可不是胡说,而是火中取栗,乱中说史,比如《祭往》这本书,明为说联,但终究背靠着一段史,虽然王顾左右而说联,平淡无奇地叙述人物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其实无一句不说历史,无一句不神追当时的人物风流和文采格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华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至于杂说、侧说、断说也大致走的这种路子,盖用非常话语写非常历史。

  本书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史料算得上丰富,围绕挽联的背景,作者的生死,讲述了不少故事,其中有一些我是第一次读到,看得不亦乐乎。比如,近代宪政大家、筹安六君子之一的杨度,在袁世凯死后,成为继任总统黎元洪抓捕帝制元凶名单上第一人,达官们纷纷避难,独杨度安坐家中,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说,“政治运动虽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梁任公是我的老同志,他一变再变,我则始终守着本位,但我们友谊未变。报载我已”蹿“,你看我蹿了否?俟正式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躬身受审判……且退一步言,政见不同,亦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好一个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对杨度晚年加入共产党的行为,就有了充分的理解,他并非投机者,而是行使他作为共和国民应有之权利,这就是近代人物可爱的地方。

  将一干风云人物的挽联读完后,我有一个认识,凡做挽联最打动人,也最有价值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逝者的知己,一种是逝者的论敌。知己所撰挽联,饱蘸情绪悲怆感人之外,往往能说中逝者心中事,而论敌若双方为君子之争,他的挽联,避免同志间的文过溢美之誉,能做到坦诚相见,公允评价,倒更能还给逝者以真面目。而且,真正的论敌也许正是最知己的人呢。

  黄兴是我最喜欢的近代人物之一,1914年,孙中山吸取教训,借鉴友邦经验,创建中华革命党,规定入党者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领袖一人,但是孙中山眼里的伟大战友黄兴坚持最初理想,拒绝加入,不惜与孙文闹翻。黄兴病死后。蔡锷挽道,“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蔡锷写下这副挽联后不到10天,就病死在日本。这副对联也几次让我掉了眼泪。王国维自沉后,“殉清说”“逼债说”等猜测甚嚣尘上,此时陈寅恪写一篇碑文,一副对联,“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田田田系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此联一出,被时人赞为数十年挽联第一,陈寅恪也被公认为王国维平生第一知己。

  挽联最堪品味的妙处在于用典,如果没有典故,挽联的精髓将丧失大半,如小凤仙挽蔡锷的“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一联,就将蔡锷比为英年早逝的周瑜,而将两人的相知比为李靖与红线女,这样的典故在挽联中俯拾皆是。

  也许算一个疏漏,本书挽联的主人翁漏了孙中山,这是很蹊跷而且不应该的,按照他的重要地位,其挽联定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不应该的失误。

  本书的一些错别字也很扎眼,如在徐志摩一章,用大号字体注明陆小曼写给徐的挽联,其中竟有“五载哀欢,勿勿永诀”这样业余的错误,对不起挽联这样讲究精妙与格调的形式。

祭往:挽联中的近代名人

作者:刘磊,方玉萍 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