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优秀是不够的,甚至卓越也是不够的
李开复老师写的《作最好的自己》是一本为现代青年写的成长的导航书。书里面没有教条,只有讨论。没有定理,只有思想。没有训斥,只有鼓励;没有打骂,只有理解和宽容。告诉我们青年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有此可见李博士热爱祖国,关心祖国青年一代。
其实原来我对一些所谓关于成功学的书都比较反感。看这本书完全是奔着李开复这个人去的。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名望也是由来已久。抛开一些措辞华丽的评论,说些实际的感想。
我一开始也不太相信李开复他能有时间和精力写这样一本书。作为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真的能在10个月里完成?而且自从他跳槽去了Google并且引出了一场官司,我就觉得他倒像一个娱乐人物了。这本书的发行还有精装版和附赠的CD,有时候我还隐约感到出书好像是在给Google做广告,他也跑遍中国各所知名大学去演讲,同时还在从事Google中国公司的招聘工作。所有这些真拼凑起来有那么一点全盘商业计划的味道。
不过这些都不说,就算书并非李博士一人所写,或者根本不是他写的,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我在网上随便看了看以前很出名的一本立志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我想说的是外国佬写书的风格,尤其是这类丛书,看得让人极其不爽。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非要用一个罗嗦至极的故事来表达,书后的对话也不符合现实情况,至少在我看来假到不能再假。我想国外这一类提高人们情商的书一定不乏优秀之作,但是他们的写作风格有多少能给中国读者所接受?这类书我没怎么看过,但是就从《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例子来看,它的内容质量远远不及它那被炒作出来的名气,也同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我一直把市面上这些“如果才能赚钱”、“xx岁之前成功”的册子称为浮躁的垃圾书刊,黄色书刊比它们能好上些。倒不是说书里说一些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没用,而是这些书很容易给人们一种误导。什么样的人看这种书最多?那些学历不高,真本事不多,专业技能甚差的人最最爱之,望能通过一两本成功学教材中的金科玉律一步登天。所以崇尚看这些书而不踏实学习或者认真实践的人我叫他们是浮躁的人。
之前我也听说过诸如陈安之、林伟贤之类。看了林伟贤在北大教室里的宣传演讲,当场我就觉得恶心,不过十分钟就不想继续。陈先生的东西我没怎么看过,不过好像一些不怎么规范的保险公司招拉保险的代理人就喜欢用他来宣传怎么才能成功。不说具体内容怎么样,李开复至少是计算机领域里的专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还是著名计算机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SGI、苹果、微软和Google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专业领域里总出来的技术专家和管理者的经验多多少少也令人信服。另外那些说教的名嘴,姑且说的也都是真确,不过总让我感到怎么这么像传销。
李开复博士的书我看后觉得内容朴实,更贴近生活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其中不乏大学读书、考研、出国等话题。和父母、同学老师的关系,学校社团和学习生活的处理,也包括当前经济社会不良现象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最关键的大学时期学生对待这些丑恶与不公的方法,有现实操作性。另外此书的逻辑性很强,调理清晰,这一点非常适合中国读者,因为中国的孩子就是看这样风格的教科书长大的。
具体的内容不用在这里多说。书的字数和厚度确实能构成一本书,无论是否有炒作,书的内容至少是很棒的。读起来我感到没有像教科书一样费解,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