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全球最畅销激发创造力的宝石书

书评人:郑伟强 2007-12-24 12:37 赞[0] 收藏
  这几天把《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拿出来重新翻。

  源于那次老师说女儿注意力集中,我想从这本书里自己弄出个方案,等女儿稍微大一点之后,给她做点日常小训练。

  《像~》一书虽然是讲绘画入门的内容,但它主要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自如调节左右脑均衡,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自然地在绘画中,从左脑过渡到右脑。

  我虽然没系统学过绘画,也没真正涉足过文学,不过因为兴趣,也因为给书商做书稿,接触过这些东西。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慢慢有所感觉,那么看《像~》一书,便是更简捷更直接地把这种感觉阐述明白——它告诉我:那种所谓灵感,很神乎其神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左脑过渡到右脑的过程。

  首先把这种感觉找对,那么再加上训练,就可以从根本上学会绘画:一个人问画家,你吃西红柿的时候,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它吗?画家回答,我吃西红柿的时候,就和大家一样,但是我在画西红柿的时候,它就是一堆线条和色彩。

  放在绘画里,就是把物体不当作物体本身,失掉它的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概念,从三维压平到二维。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透过一块带标记的玻璃板,观察要画的事物,甚至是把它描下来,那样,由于左脑形成的视觉概念就会被破坏,然后一直被压抑的右脑就可以登场发挥作用了。

  同样还可以把一张白描像倒过来临摹,这样更容易看到线条本身,而不是印象中一个人的头发脑袋胳膊肘——也同样是破坏了左脑的思维方式,于是感觉就会成为右脑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感觉所有学过画画的人都懂——虽然不会像书里那样形容成左右脑区别。日常生活中人专注的时候会忘记了时间,对身边的一切充耳不闻,按照书中的说法,也是右脑掌控行动的结果,那么,也就意味着,专注一件事物,是可以用训练来达到目的的。

  我好朋友的妹妹,按大家的说法是“非常聪明”,她每天做功课必须放音乐,表面上属于一心二用,其实不然,音乐一点都不妨碍她写作业。按照这本书的说法,音乐本身是可以催发右脑活动的媒介,所以音乐本身不会干扰真正进入右脑模式的活动。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婴儿教育常常要把音乐放在右脑训练必备节目里的原因。这本书写于70年代,那时候对幼教还没有现在这样关注,否则,这本书大概会成为关于婴幼儿如何进行左右脑同时开发的鼻祖吧?

  我不准备去让女儿搞艺术,不过我想用书中教的学习绘画这种方式,试验一下怎样自我把握注意力集中。也就是说,当她日后面对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她可以自然而然进入某种状态——这样,对于考试登台或者其它比较有压力的场合,也许会很有利。因为进入这种所谓的右脑状态,那么身边事物给予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属于一种减压,能发挥得比较好。

  理论上说得很容易,实际上会如何呢?我可就不知道了。

  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上学的时候,虽然不明白什么左脑右脑,但是我想修炼“瑜伽”,通过冥想进入恍惚境界——目的非常实际,通过完全的“唯心”,像印度高僧一样,对伤痛可以自我催眠,那样我就可以什么都不怕啦,说不定还可以用意念杀人于无形,哼哼哼。

  可问题是,最后我没有修炼成高僧,却常常进入“上课溜号”的状态,除了看杂书能迅速投入,其它任何事都不能阻止我思维无限放大跳跃,脱离要做的事情。

  ——是方法不当,还是物极必反?或者因为我修炼动机不纯,被高僧们抛弃了?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作者:(美)艾德华 著,张索娃 译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