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她,这样一位人间的天使
这位身材瘦削的姑娘,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而且她也几乎成功了——要不是战争使她错过了少年最重要的发育时期,也许我们今天记得的奥黛丽赫本是一位杰出的芭蕾舞演员,而不是《罗马假日》中那位如天使般的公主。
童年因战争而带来的饥饿和孤独无疑在身体和心灵上影响了赫本的一生,芭蕾舞演员梦想的破灭只是这种影响在身体上的体现,而在心灵上,这种影响来得更为深远——在息影后,她出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辗转于全球各地,致力与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的改善,直到生命的终结。
是什么力量把她从一位杰出的演员升华成为了人间的天使?要想知道赫本的心路历程是困难的,以往对她的传记也多有纰漏。幸运的是这是一本由她儿子亲笔撰写的传记,这让我们可以从更亲近的角度去观察这位优雅的女人。
“她曾经告诉我们,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人依偎在父亲的怀抱中总会感到一种空虚的悲痛,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够出现,这样她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到父爱的温暖。那时候她总是希望父亲还活着,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某一天会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
这无疑是她后来所有爱的根源。童年的不幸最终转化成了对儿童的爱,使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传染病横行的非洲,使她奔走与各种公开场合,大声疾呼。这些疾呼经历了岁月的漂洗,在今天看来依然灼灼生辉:
“因此,今天我是为那些不能为他们自己要求什么的儿童们说话:我为因为缺乏维生素而失明的儿童们、为正在被骨髓灰质炎伤害的儿童们、为因为缺乏饮用水而日渐衰弱的儿童们说话;我为世界上大约一亿流浪儿童说话,他们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家庭,他们除了勇气、微笑和梦想之外一无所有;我为战争中被伤害的儿童说话,他们没有任何敌人,但是在战火中却永远最先受到伤害……
儿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赫本,至少是赫本心中真正的自己。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九三年纪念赫本的电视专辑中,播放了一段老年赫本接受采访的录像,那时候,皱纹已经爬上了美人的脸庞,但当她静静陈述时散发的母性的光芒,却是任何年轻少女都无法企及的。
一个女人漂亮不难,难的是年华老去后依然优雅。
一个人出名不难,难的是死后仍有人记住。
幸运的是,赫本都做到了。
对于这本书,我唯一的遗憾是,即使是她的儿子,也无法完全了解赫本——她太沉静,太优雅,以致任何人都只能在一段距离外静静欣赏她的光华——也许,这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