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值要远高于“快乐”值
有两样事物值得学者们为之流连和沉湎:其一是似是而非的现象,其二是“似非而是”的理论。所谓似是而非的现象,亦即那些与习惯或常理相悖的现象。当人们还在“想当然耳”地认为天空中抛下的重铁球比轻铁球降落得快的时候,伽利略敏锐地捕捉到与之相悖的现象并在斜塔上予以演示,因之开采出了物理学资源中一处丰富的矿藏。当然,尽管此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成说,但更为重要的“似非而是”的新理论之出现,却还有待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
物理学中如此,经济学中亦然。理查德·H·泰勒在《赢者的诅咒》中所辑录的就是他与合作者们“开采”经济生活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现象(他们称之为“悖论与反常现象”)的成果。在这个视域中,标准经济学提供的精巧而严谨的理论框架遭遇到行为实验结果的严厉质问,颇有些理屈词穷以至手足无措。而泰勒所剖析的悖论,恰恰是在标准经济学中被认为毋庸置疑的基本假设。
除了前面展示的两类悖论之外,书中还汇集了反驳跨期选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金融学中有效市场理论的种种行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给出了尝试性的评价。全书介绍的基本上是实验经济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在笔者看来,它所遵从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乃是归纳的进路,也即通过多次可重复的试验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不过泰勒所集中揭示的是其中与人们熟知的经济学假设相悖的那一部分,因而也更加引人注目。
但是,正如泰勒指出的那样,对反常现象的归纳并不足以提出更好的理论取代标准经济学范式。如我们所知,标准经济学范式是基于一系列基本假设而推就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实验中归纳出的反常现象,恰恰就需要一套演绎而出的理论体系,最终用新体系来容纳那些看似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悖论。这个过程,大抵就是建设“似非而是”之理论的过程了吧。
本书虽然涉足了经济学前沿中的前沿,但因为书中各篇先在报纸专栏上发表过,写作过程已经尽可能地考虑了阅读兴趣,且在各章之首还冠以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所以阅读起来收获固然不少,乐趣也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