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政治也是妥协的艺术
事实胜于雄辩。市场不仅没有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甚至正在成为诸多问题的根源。就业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单是城镇登记和未登记的失业下岗人员即近8%,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更大。但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提前退休人员实际上也是失业人员,他们的退休金相当于失业救济金。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有效工作时间为40年。如果提前退休10年,则相当于10年失业,即有工作能力时间的25%失业。如果每个人都提前10年退休,则全社会失业率当为25%。如果其中一半人提前退休,则全社会失业率即为12.5%。我估计,国有企业职工提前退休的比例很可能超过该年龄段的50%。将这部分人考虑进去,则仅城镇失业率就将达20%左右。这就接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的失业率了(25%)。这么多人失业,意味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被闲置,没有利用,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一方面是有人无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一方面是牛奶倒进河里,房子闲在城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孩子衣食有忧,城市工人拥挤陋室。这是市场经济失灵的最明显证据。现在,国外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制度不管多少具有创造力,却不能自我调节”;“市场常常惩罚无辜的局外人,但却奖赏不从事生产的投机者。市场往往排斥社会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是整体性的。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看法。在西方经济学界,有科学良知的学者深入其中,发现问题,大声疾呼,甚至著书立说进行反思的,又何止一个两个。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国内对西方经济学公开持整体批评态度的,可能很多人知道,是高鸿业教授。青年经济学家崔之元写了一本书,叫《“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悻论》,也是否定市场神化的。
韩德强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批评西方经济学,这个角度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是西方经济学内部的反对派。事实上,他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源自亚当·斯密。韩德强自称,他是从矛盾论的角度批评西方经济学的。在他看来,西方经济学只是静态经济学,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动态性及其本质,不研究经济现象间的整体关联性或复杂性,因而缺乏对经济历史的解释能力。他进而得出结论,西方经济学并不懂得竞争的目的、手段及全部经济后果,而只是美化竞争,神化竞争,他所做的,则是要让经济现象活起来,复杂起来,现实起来,并探究其本质特征,创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体系——竞争经济学。他对基本经济概念如工资、利润、地租、价格、竞争、垄断等,都做了独特的解释。我看,这些解释很有启发性,也更加符合实际。韩德强对西方经济学及其内部各派的争论比较熟悉,他经常借助西方经济学内部反对派的观点来批评主流派,但随后,他又会指出这些反对派观点的缺陷。这样,他就巧妙地论证了自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