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略论知识经济中的创新--读书笔记

书评人:郑伟强 2007-11-15 07:58 赞[0] 收藏
  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网络公司神话的破灭,只是说明投机不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只不过是荷兰“郁金香”泡沫与集体性癫狂的重演。

  知识经济,其核心在于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最显著的要素。知识并非到现代才受到注意,不过当前的经济中,知识作为要素已经相当重要,以至于不得不单独进行研究。

  一、知识及其特性

  知识的定义有很多种,我在本文中将只采用狭义的知识的定义,即“主观的知识”,用哲学家奎因的话说:你认为你知道的东西就构成你的知识(W.V.Quine)。

  1、知识的分类

  根据OECD1996年的TheKnowledge-basedEconomy,知识可以分为四种,即:

  ØKnow-what

  ØKnow-why

  ØKnow-how

  ØKnow-who

  其中,前两种又称为CodifiedKnowledge,就是已经过编码的,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轻易的进行传播的,例如书本、交谈等都可以传播这种知识。所以又可以称作显性的知识。后两种知识称为TacitKnowledge,就是沉默的知识,不可言说。这与罗素的所谓“内省的知识”比较接近。但是,运用编码知识必须依赖沉默知识。

  2、知识与信息

  信息与知识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经过整理编码,可以进行传输的符号及其蕴涵的内容构成信息(米德)。对照以上知识的分类不难得出结论,编码知识基本上就是信息,因而是知识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信息是客观存在,知识是主观判断。以网络知识为例,一条信息可以复制N次,并且可以保证复制过程不发生变化;但是认识却可能由于接收者的差异而变化。

  3、知识的互补性

  进一步的,汪丁丁、张维迎等指出,知识可以分为替代型和互补型。前者在传统经济中比较明显,相当于“专用型资产”;后者在网络经济中逐渐显露。以表示第i种知识的存量,表示第i类信息的流量,则有

  这里,参照当代认知科学(包括容格心理学)和脑神经学的进展,人们获得的信息从浅层记忆转化为深层记忆,需要一个过程(参见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和汪丁丁《百年“释梦”》),因此,我们把新获取的信息记为流量,而把其他方面的知识用存量表示。

  进一步的,汪丁丁指出,知识具有沿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性,这一点即将讨论到。知识的演进同样符合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在一个完美的自发秩序中,每个元素所占的地位,并非是由一个外在或内在的力量的安排所造成的结果,而是由各个元素本身的行动所产生的。这个秩序,也不是任何一个秩序中的成员所刻意造成的,而是各成员的行动与互动之间所造成的一个非有意的结果(unintendedconsequences)。

  4、知识的特征

  4-1自我强化

  网络知识的自我强化体现为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知识是由人来掌握的,那么知识和劳动力有什么关系?一般认为,劳动力要素主要指体力的投入,而知识要素则是脑力/智慧的结晶。因此,人力资本在知识意义上,区别于劳动力要素。知识(不仅仅指网络知识)的强化机制还来源于生物机制,特别是生物的“适应性学习”。与物理世界不一样,由于人的介入,其生物机制必然起作用,例如趋利避害的本能。

  知识的积累使得人们对其他要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在传统经济中,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知识事实上受到忽视,这也是“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板,随着这一方面的加强,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都将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使用相同的矿石可以比发展中国家提炼出更多的金属。

  4-2收益递增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讨论过的,即当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增加时,劳动生产率(对斯密而言就是“平均收益”)随之增长;而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带来创新机会的增长,后者促进新工具的设计和推广。这导致进一步的分工与专业化。这就是报酬递增的两个重要原因:(1)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2)创新机会的扩张。美国前财政部长、经济学家萨莫斯(Summers)据此认为新经济遵循经济学家熊比特(JosephA.Schumpeter)的“创造性消亡原理”,即以企业家开发的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工业来取代旧工业。

  收益递增也可以表述为“网络效应”,也就是协同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的体现。

  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刻画这种效应就是

  y=

  其中,x表示信息的比例,r>0是增长率,k表示承载能力。令y=0,得到两个不动点x1=0和x2=k。由于正反馈作用,x1=0是不稳定的不动点,它的增长受2次负反馈制约,也就是环境能力的制约。因此,信息的均衡将在不动点处取得。

  4-3“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

  当一个经济过程开始以后,退出的成本大的难以承受时,就发生了“锁定效应”。在传统经济中主要体现在“专用型资产”上,例如,炼油厂的资产很难转移到其他产业,很可能受到上下游企业的胁迫。新经济中,这一现象更是无处不在。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爆炸性的。机会稍纵即逝,因此网络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锁定效应。

  一旦某个过程发生,就决定了经济以后的发展,这就是“路径依赖”。正如吃饭不能从碗底吃起一样,昨天的脚印就是今天的起点。一个事件总是以另一个事件为起点。

  二、知识经济的经济学原理

  1、专家控制(ExpertControl)。专家的经验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因为信息在网络经济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在信息使用的总成本里,网上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成本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当检索和理解信息的费用超过一定限度时,雇佣“专家服务”就成为合理的选择。与传统产业里的专家服务不同的是,网络在原则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集结“专家服务”的市场,从而每一个专家可以变得更加专业化而不至于损失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知识的层次渐渐深化,在最深层的知识到大众需求之间的,是一个专家服务的链条,也可以叫做“知识价值链”。关于这一知识价值链,普通人感到兴趣的仅仅是它所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他们早已放弃了启蒙思想家那种对世界做“百科全书”式的追究的态度。

  2、纵向整合(VerticalIntegration)。那些缺乏纵向整合的知识链条总是产生更高的“总体占用成本(total-ownershipcost)”,因为让客户自己钻到知识链条的各个环节里去学会使用深层专业化的知识就等于强迫每一个使用者成为各个环节的专家。而经过纵向整合的知识链条,对使用者来说相当于一个整体商品,只要它的售价低于它的使用价值,使用者不必担心将来会支付额外的知识链条的维修费用。

  3、大规模的量身订制(Mass-Customization)。在传统经济里,为特定客户“量身订制”是很昂贵的,即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量身订制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因为流水线的开通要求最小经济规模的订单。

  综上,我们回到知识的互补性,专家控制更多侧重于知识在空间上的互补性,而纵向整合则是知识沿时间上的互补性。

  三、创新的解释

  1、休谟的观点

  休谟认为,“因果性联想”构成了我们理性的基础。作为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的这一观点构成了其他所有理论的出发点。知识,之所以是“真”的,也就在于我们的理性通过因果性联想承认了事件的真。至于该事件是否真的为真,则不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同时,因果性联想的一个后果就是,我们有时候对某个问题不用进行重复思考,就可以认识。这样,新观念就有可能从“节约的思考”中诞生出来。

  后来的波普尔提出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它的“可证伪性”。知识的积淀构成了一定的知识传统(或者叫知识结构),我们的经验所获得的知识经过检验,可以接收到我们的知识传统中,但当越来越多的例外出现后,原先接受的“定理”遭到否定,并有更完善的理论来替代;当然,新的理论也难免终有一日过时,这与马克思的哲学倒部分吻合。

  2、叔本华的认知理论

  叔本华把认知过程分为“理解力”和“推断”两部分,并彻底否定了康德的“七阶段”认知理论。他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推断能力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这是逻辑能力决定的。但是,理解力则不一样。这可能与中国人所说的“悟性”比较接近,是难以改变的。

  那么,理解力又受到什么影响呢?我以为,知识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脑神经科学认为,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交换物质与信息。很显然的事实是,如果大脑原先的知识传统比较深厚,那么新观念就更有可能被生产出来。储备的知识越多,新观念产生的概率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更接近于量子理论的解释,也就是这种反应并不遵循可以预计的方式,但是这种概率却是可以计算的。

记住"未来"

作者:汪丁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