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知识管理的哪些方面获得进展的可能性不大?

书评人:林永青 2007-11-13 17:20 赞[1] 收藏

对于知识测度(统计)的热情——比如对于智力资本的评估——现在看来“投入/产出率”就比较低。既然哲学界对“知识是什么”已经争论了将近3000年,那么,我们对于尚未充分理解的事物进行评估,似乎也不大可能。知识产权方面的模糊性,又进一步加大了评估的难度。除了那些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商业机密——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其产权都尚未进行明确的界定。

另一个模糊的领域与组织学习有关。明显地,从经验中获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某些地方却出现了对于组织学习的过度“迷信”。问题的关键是学习什么?以及谁去学习?学习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成本。比如,不妨考虑一下企业对于跨职能学习的热情。一方面,对职能不同的专家所具备的知识进行整合,是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关键。但是,这种知识整合要在整合过程中保持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如果工程师、金融分析师、市场营销专家,都花费时间学习其它行业的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成为一个平庸的工程师、金融分析师和市场营销师的危险。

企业的经理们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管理概念、工具及技术中找到真正适宜的东西?如何确保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并且没有被新的实践及专业术语的出现所迷惑?作者的建议是,首先,要清楚自己所要管理的知识有什么特性?比如,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别,对知识管理的各方面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而且,就重要性而言,知识也是分层次的。很多企业并不了解哪些知识对其未来的成功比较重要。其次,要清楚知识管理程序的目的和特性是什么?比如,现在已有太多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从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处汲取的重要性等问题的陈词滥调。而到底怎样的知识管理流程对我们的任务达成是合适的,却少有人认真考虑。

(持续研究中......)

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

作者:[法]查尔斯·德普雷 丹尼尔·肖维尔 主编 刘庆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林永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