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积累,披沙炼金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程总结性的著作。虽然是仅仅的十年时间,网络媒体的发展却经历了辉煌与坎坷,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在十年发展过程中,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大小事件纷繁复杂、新闻人物竞相登场……,正所谓"一寸还成千万缕",对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史的把握要做到全面、详实、清晰,作者必定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同时还以深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新闻传播知识、史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书中对十年来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由初创形成规模到发展日益壮大,运用了"推、拉、摇、移"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全景式的、全程式的盘点记录。既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回顾,也对其业务发展、经营策略、社会影响、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理论总结;既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也对其总体格局、未来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既集中关注国内网络媒体的发展概况,又紧密联系国际大背景;既仔细扫描网络媒体、网络传播的专业天地,又放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关领域。
史论并举,历史回顾与理论创新相结合,记录网络媒体发展十年变迁。
对媒介史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期。一定历史阶段的知识体系是由大量林林总总的史料有序构成的,中国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经过了酝酿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正处于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阶段,在运营规模、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和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取代,在世界网络媒体格局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有许多的学者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他的分期有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是从1995年到1998年;第二个阶段是从98年底开始到99年,商业门户网站,进入网络新闻传播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为在原来的传播格局当中并没有商业网站能够进入这样一个传播领域;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到2002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部署下,新闻网站开始形成规模的群体和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从2003年以后,是新闻网站或中国的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阶段。
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在积累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究其因、明其体、察其变,根据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网络媒体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科学地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5年),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第二阶段:(1996--1998),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第三阶段:(1999-2000年),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第四阶段:(2001-2002年),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第五阶段:(2003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作者将网络传播的研究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做了有益的尝试,传播史的撰述与理论研究总结相得益彰。在理论总结过程中不乏有许多的创新点。在论述网络新闻业务和观念发展中,许多的观点可以散见于作者的论文中,在书中作者对网络新闻观念作了科学地阐释,将网络新闻观念的更替总结为:
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层次化、网络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循环化、多通道:网络新闻发布和利用方式的发展;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
作者在总结现有已经很成熟的理论的同时,也对网络传播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同时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为后来人做了铺垫。在书中第九章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过程中,既介绍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也介绍了内地及香港学者、研究生对此问题的研究的现状,以及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为今后研究该问题的学者、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阶段性的总结材料。
经纬交织,纵向梳理与横向剖析相结合,建模网络媒体发展历史格局。
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不是向纵深发展的平坦的二维平面,而是充满起伏、疏密的多层次的曲面构成的复杂的三位立体模型。作者在书中既对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了线性的纵向梳理,同时也对每个阶段的"关键帧"作了横向剖析。作者将网络媒体在内地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还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网络媒体的发展情况。从《神州学人》首开风气到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日益成熟创造经济、社会效益;从钱天白、钱华林等为中国引进建成互联网起重要作用的专家到博客影响网络媒体发展,作者在剖析每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选取了影响较大、意义凸显的事件、人物,描绘出这些阶段网络媒体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图景。在记录网络媒体探索阶段的发展情况的时候,作者将这一段的发展情况按照网络媒体的性质分为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分别加以叙述。媒体网站中既选取了"《人民日报》网络版"这样的"国家队",也选取了《华声报》电子版这样的"小媒体"在面对网络环境时的观念革新与改革措施;商业网站则选取了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新浪网。既总结了传统媒体在涉足网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分析了商业网站在经营新闻业务过程中的优势、劣势。
事理相印,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相结合,解析网络媒体发展深层本质。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不仅仅是一部传播史,其中也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作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以传播学理论及相关的社会、历史、计算机知识为研究基础,而且选取了大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分析为之佐证,使其理论阐释更加科学、客观、充实。书中理论总结涉及到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研究、媒体经营策略、网络舆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案例选取时的分析单位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事件等。比如在论述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的时候,作者选取了近些年来比较有影响的事件加以评析,孙志刚案,黄静事件、刘涌案的两次改判,孙大午案,珠海买春事件,李思怡案,宝马案等案例,在这些事件中,详细记录了网络媒体的介入情况,以及最终网络媒体对事件结果处理的影响。充分地论述了网络媒体在维护个体权利方面的社会作用。而且这些事件对今后从事网络媒体研究的学者都是很宝贵的案例资料。
学用兼顾,学术性与服务性相结合,为学习研究网络传播提供参考。
这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对于认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冲突,探索中国网络媒体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既包括十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同时对网络媒体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该书的现实服务功能也非常的强:为从事网络传播研究、传播史研究两个领域的学者、学生提供了一部阶段性的"全书";为从事网络媒体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学习教科书;为国家政府制定网络媒体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该书作为一本媒介历史研究的专著,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网络媒体发展的内容,和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的内容,也丰富了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内容;作为一本媒体理论研究的著作,对网络媒体的业务发展、经营发展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所做的带有规律性的总结,也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现实针对性。该书既是网络传播研究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也是一部具有独特学术气质与品位的新闻传播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