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日本经济的病灶————读池田信夫《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之一

书评人:魏延安 2013-01-13 16:28 赞[1] 收藏

  眼看着经济的停滞从“失去的十年”演化为“失去的二十年”,而且目前依然看不到振兴的迹象,也许还要演化为“失去的三十年”,此情此景,日本怎能不着急,不焦虑。这些年,不仅日本自己在沉痛反思和积极求变,世界也在广泛关注和积极研究。然而,就在日本反思未定之际,中国的发展也面临发展的转型和增速的减慢等现实问题,看看日本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在日本的反思中反思中国的发展,也十分必要。

关键还在培育潜在增长率,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因为在作者看来,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潜在增长率,反映的是长期的经济走向,由资本、劳动的投入量与生产率决定。政府的所有政策,只能让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而不可能超越潜在增长率。但无情的事实是,日本的潜在增长率一直在下降,表现为资本的外流、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还低于“欧猪国家”之一意大利。作者分析道,日本的制造业生产率没有较大变化,但服务业生产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公共服务部门,一直处于负增长。

关于这一点,作者进一步解释到,由于在经济转型上的犹豫,日本迟迟不能从制造业王国的大梦中觉醒,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落伍,导致制造业竞争力下降,产业空心化,国内制造业向外转移,劳动岗位减少,劳动力只能转向效率低下的服务业。所以,日本经济目前的病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已经有专家警告,日本再不及时果断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将面临衰退的风险,然而这一转变并没有及时实施,错失良机。

回过头看,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其实是传统产业结构的最后辉煌,日本只是发展到了模仿大国,却始终没有实现持久的创新体制。日本产业的革命,只是达到了第2.5代产业的层次,是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与知识集约型的制造业相匹配,却无法适应信息化产业的需求。现在,中国经济也走到了这个阶段,如果还不能从制造业大国迅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则中国经济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而这一转型,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作者:(日)池田信夫 著,胡文静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王小新
  • 个人名片 郭晓磊
  • 个人名片 赵攀峰
  • 个人名片 魏延安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