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讲的其实就是如何充分地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
First thing first,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你总会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事情来打扰你。
柯维在书中列了个时间矩阵,如下:
|
紧迫
|
不紧迫
|
重要
|
第一象限:
危机
迫切问题
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
|
第二象限:
预防性措施
建立关系
明确新的发展机会
制定计划和休闲
|
不重要
|
第三象限:
接待访客、某些电话
某些信件、某些报告
某些会议
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公共活动
|
第四象限:
琐碎忙碌的工作
某些信件
某些电话
消磨时间的活动
令人愉快的活动
|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加有效率呢?
柯维认为,第二象限的活动是高效个人管理的核心,因为这个范围内的活动虽然不紧迫,但却十分重要。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示然;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象限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用帕累托原则来说,那就是20%的行动能够取得80%的成果。
既然第二象限的活动这么重要,那就必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了。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那就只能从第三及第四象限的活动中挤时间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将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不过要记住一点,如果你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第二象限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上,那么既紧迫又重要的事务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柯维说。
作者提出,挤出时间来做第二象限内的活动需要有积极处世的态度,因为第三、四象限的活动会主动来找你;要想有时间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你必须首先学会对其他事情勇于说“不”,尤其是对那些表面看上去十分紧迫的事情。
想想看,这个“勇于说不”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平时遇到太多主动找上门来的事情,想要拒绝,却鼓不起勇气说个“不”字——这造成的最后结果,往往是自己不满意,而主动发出请求的人也不满意,何苦来哉!
学会说“不”,勇于说“不”,善于说“不”,是时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则。
但是,仅仅是勇于说“不”还不够,尤其是对于管理者来说,事情繁多,绝不仅仅是说“不”就能解决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授权。
作者把“授权”分为两种,分别是“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就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然后告诉我”。这种类型的授权者的关注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这种做法的特点就是授权者太累了,授权的效率并不高。
而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最终的结果。这种授权方式给人们自由,让他们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让他们为最终的结果负责。如果要进行这种授权,则必须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
一、预期成果
双方明确并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重点放在“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上,也就是说,以“结果”而不是“方法”为中心。明确了结果,再制定日程,明确规定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些工作。
二、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其数量要尽可能少,以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能为了完成目标不择手段。
三、可用资源
告诉执行者可以使用哪些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来 取得所预期的成果。
四、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五、明确奖惩
明确地告诉执行者评估可能导致的结果,不论好坏;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财务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的使命的影响。
我们在与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他们说:“不是我不想授权,而是真的实施不了啊。”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五项共识,配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应的监察制度,责任型授权应该是可以在企业中实行的。但是,管理者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在责任型授权的开始,事情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就需要管理管理者明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粗暴地将责任型授权又变成原来的指令型授权。
无论如何,“要事第一”这个良好习惯,既可应用在自身的行为中,又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利于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