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与罗文

书评人:梁飞 2012-05-04 21:57 赞[1] 收藏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对我的触动是如此之大,我恐怕转述过程中会有信息缺漏,以致于我不得不将其全文抄录如下:

一旦化学方程式有某一部分改变,整个化学变化就会改观。同样地,只要我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我曾经与一家公司合作过,该公司总裁精力旺盛,而且对流行趋势反应极其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管理风格却十分独裁。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几乎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多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以上司的缺失作为坐而言却不起而行的借口。

例如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指示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6年吗?”

“不知道,反正公司大概也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受差遣时,他总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体会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分与该公司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种指示,惟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受到总裁征询意见,他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

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同样的外部环境,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采用不同的心态,得出的结果也就截然不同。

这个案例,令我想起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跟这个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的一位朋友,在公司内部不受重视,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准备跳槽走人。

然后作者问他:“你觉得你公司怎么样?”

朋友说:“其实公司还是不错的,各项管理也还比较完善。”

作者便建议他说:“既然如此,为何你不把公司所有的东西都学到了再跳槽呢?这样至少你以后跳槽时的身价也能有所提升啊。”

朋友深以为然。于是便努力学习公司里所有的东西,大至战略规划、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小至办公用品购置,乃至打印机的修理,只要他能接触得到的,他都用心去学;只要他能做的,都用心去做;工作时间不够学的,他甚至加班来学,工作时间不够做的,他加班来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学得最好,并且利用公司的平台,将所学加以锻炼,以巩固所学。

半年以后,作者发现朋友还在原公司里做,便问他学得怎么样了,准备何时跳槽。

朋友笑着说:“我不准备跳槽了,因为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老板把我升做主管,加了一级工资,对我青眼有加。”

看,又是一个例子,同样的外部环境,只是因为心态由消极变成积极,结果就如此的不同。

那么,如何确认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呢?柯维提出了两个“圈”的概念:关注圈与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一些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中的问题、国家债务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是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作为你,作为我,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这个“积极主动”,令我想起《致加西亚的信》里的罗文来。虽然一直有人批评《致加西亚的信》,说这是在为资本家张目,以便他们更好地剥削工人,但是,平心而论,作为社会人,如果我们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成功,我们不是应该向罗文学习吗?

“积极主动”的好心态,时时都不能少。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新版)

作者:(美)柯维 著,王亦兵 等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梁飞
  • 个人名片 郭圆圆
  • 个人名片 蓶爱
  • 个人名片 李芳
  • 个人名片 佐临
  • 个人名片 张敏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