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书摘:“超人”和“终极人”

书评人:郝金刚 2012-04-03 11:27 赞[0] 收藏

  物质过剩的时代,文字也过剩。不全是因为多得读不过来,而是言之有物、真有价值的好东西不多,往往给人以铺天盖地、垃圾成堆的感觉,故而我更留意文学圈子以外的文字。有一本名为《深交所》的金融企业刊物,进入我的必读名单,说不定在哪一期上就会有惊人之作,或佳品妙构,文境深湛;或材料新奇,有益有力,或文笔别有手眼,出语不凡,饶有智趣……这样的刊物看似在论述经济现象,其意蕴却涵盖当代社会,常能提出一些敏锐而有价值的思想。

  也就是在这本杂志上,我读到了陈鸿桥先生的《魔鬼在细节》、《敬业的口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干中学,学中干》、《坚持》、《没有任何借口》等文章,是在当今文学刊物上很难见到的有真内容的文字。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美的散文作品,还具有功在长远的意义,收编成册后,更有一种整体上的美感与逻辑上的严密,

  商品时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断发展,出现了难以尽数的新观念,人的价值标准也开始变化,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信仰主义。现代人很难再被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所控制,思想体系的没落导致心灵的、理想的、抽象的东西的没落,精神上有一种无依无靠的飘泊感。这就是现代人的特点,需要的是物质现实,直接经验,而不是以理想和信仰为基础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社会生活映象的文学作品,相当多的是表现得无所适从,没有力量剖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深感思想贫弱,对现实无能为力。于是就蜷缩进自己的肢体或主观意象里,自恋,自虐,自我夸饰,以逃避对生活的判断。这样的文学环境恰恰凸显出陈鸿桥管理散文的价值,他的文字就是要逆风飞扬,把当今爆炸般庞杂的信息融进自己的思维,“高一层着眼,深一层存心,远一层设想”,将心血的体悟,哲学的理解,转化成独到的真知灼见,提出并回答了一些尖锐的急切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比如,现代人惧怕边缘化。边缘化意味着淘汰、失业、贫穷,在一个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商业社会,一个人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不被社会所需要,便陷入了一种生不如死的境况。而当下最流行的却是“打工”思想。“打工”——就是给别人干活,纯粹是为了赚钱,养家、养房、养车,积极不是风气,消极可以理解。得过且过,斤斤计较,能偷懒就偷懒,能投机就投机,只要能拿到钱就行。我们也无须把这些人估计得太坏,假定他们都做到了90%,达到良好以上,结果又如何呢?陈鸿桥给出了一个算式:

  90%×90%×90%×90%×90%=59%!

  每天或每个人都减一点成色,递减下去的最终结果竟然是不及格或者更坏。更不要说还有层出不穷的坑蒙拐骗,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触目惊心的渎职浪费,连三并四的灾难事故……陈鸿桥列出的是一个古怪的算式,却发人深省,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企业死亡率极高。由于眼下“老字号”又吃香了,有人把企业承包连干带不干的时间摞在一起,也凑出了不少“百年老店”、“百年老厂”。可真正具有“百年文化含量”,承载了“百年国情”的企业又有几家?百年是怎样的一种分量?

  同企业一样,现代人防止被“边缘化”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敬业。然而我们喊敬业已经喊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形成敬业的社会风尚,为什么?陈鸿桥先生大量取证,其思考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生活的潜规律之中,将获得的知识信息提升到新鲜的理论层面,提出“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奉行实用主义,只追求眼前实惠的人,常误以为敬业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对老板有更大的好处,殊不知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不敬业只“敬钱”,“钱”也难以惠顾你。因为“钱”要依附于“业”,“业”不强何以生“钱”

  同时,敬业者又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而学习的机会中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机会,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活好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只可惜,现在的社会风气是追求另一种行乐,讲究享受生活而不是创造生活。浮躁,轻狂,虚饰,空话套话废话满天飞,“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今天越发的变本加厉。因此也更需要敬业的环境和实践。是价值观影响了现代人的道德观,而一个人的道德观是无法分成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缺少个人道德的社会,也不会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陈鸿桥的散文从经济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审视的却是社会共性现象,充实有力,令人信服。

  在时代的交界处,当世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刻,无论发生什么奇闻怪事,或者迷误转向,都可理解为是一种规律,是世界的真相。人类从来都是在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础上,改造自己和世界。现代人的迷误正是不知道今后的世界还会怎么变,从而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让人想到尼采的理论,现阶段的人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人是必须被超越的东西,因此他提出了“超人类”的构想,阻碍“超人类”的最大敌人就是“终极人”。所谓“终极人”,就是满足现状的人,认为自己是活得最好的人。陈鸿桥的文章揭破了现代“终极人”的尴尬,面对价值混乱、道德缺失,他推荐了特里莎修女的《人生十大戒律》。这十大戒律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被不同的人用来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广为传诵。

  她写道:“你如果行善,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你今天所做的事情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去做;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改变际遇,改变人们的生活,“不管怎样,还是要……”的特里莎公式,是战胜一切的法宝。明镜照物,虚空传响,陈鸿桥观事于微,又大睨雄谈,灵思俊逸,智慧外射,将读者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层面,看到一种有希望的生活境界。他的文字富于穿透力和表现力,且不失幽默,清畅条达,涵义峻峭。陈鸿桥以《16节科学管理课》为书名结集出版,相信会给各行各业以及管理界、职业阶层带来思考的灵感,而且也值得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热点话题。全书有一种精确的自信和理趣之美。我读之欣悦不已,遂作小引,以志贺忱。

  二○○六年十二月

  (作者第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科学管理——理念、方法与案例

作者:陈鸿桥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