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管理学大步转向了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但它对人本内涵的界定却是含混模糊的。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在西方管理学中,仍然没有摆脱被管理者差使的工具地位。在西方的管理学中,找不到被管理者真正作为人存在的地位,他们仅仅是服务于管理者意志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是资本的附庸。舒化鲁明确地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确立为一种主体性存在,认定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只是服务于他自我肯定的目的。要让他们付出努力作好工作,必须对应给予与其努力和贡献对等的利益满足,并且认定这种利益满足不能只是金钱物质利益,而是包括表现为生理需求的“有”的欲望,表现为价值实现的“能”的欲望,和表现为价值判断的“善”的欲望的三个方面的满足。强调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对于被管理者的尊重、信任和关怀。通过尊重、信任和关怀,使被管理者对应于其努力和贡献的大小,从这三个方面获得利益满足,进而达到安人和爱人的目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直接以其所归纳的“成事定理”为线索,即为被管理者作好工作全面提供能力素质、意志意愿、热情耐心、资源支持、标准要求和流程方法六个方面的条件,分析确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具体标准要求,这是西方管理学从未涉足过的。
中国式管理,不仅有其广泛的实践探索,而且其理论归纳也已日趋成熟。《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一书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