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书摘】中国公司:领先的增长,落后的业绩

书评人:郝金刚 2011-08-12 00:26 赞[0] 收藏

  美国《商业周刊》刊登过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谁的表现好?投资者警示:印度公司击败了中国公司》。文章说,在两个新兴经济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中国远远超过了印度。但是与印度企业相比较,中国公司的业绩则黯然失色。通过对340家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少数例外,印度企业的业绩在股本收益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方面超过了中国公司。由于面对更大的市场压力,印度公司的业绩在各个行业都要好于中国。虽然政府监管措施很多,但总的来说,印度的市场经济运转良好,这使得企业更关注于利润和业绩。在自由市场方面,中国还在发展过程中。标准—普尔公司主权评级部门的主管乔伊迪普·慕克吉表示,中国政府在许多上市公司中持有股份,所以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考虑政府的一些要求,如就业率。两国在融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花旗银行集团股票研究部门的地区主管马库斯·勒斯根说:“在印度,想要获得资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印度,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筹集大部分资金,所以私人投资者在资金筹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更强调股本收益率。在中国,融资情况恰好相反。高得出奇的储蓄率和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把企业融资的成本压得很低。这家美国周刊认为,中国资本供应过多使得产能过剩。资本成本过低降低了开办新企业或新工厂的金融障碍。由于中国的制造业集中于低端产品的生产,这一问题变得更糟。随之而来的价格竞争降低了利润率。中国多数大银行都是国有的,银行并不把收益率的最大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该刊还注意到,在面向世界的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即所谓的红筹股)和只在中国内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二者之间在股本收益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方面的差别明显。2003年,25家红筹股的股本收益率为14.8%,而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股本收益率为12.9%;在投资资本收益率方面,红筹股的收益率为11.6%,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收益率为9.7%。但《商业周刊》认为,中国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比印度的动作要快。除非印度加快步伐改善能源生产和分配,改善其交通运输系统,否则印度的经济和印度公司的发展潜力就会受阻。

  加入WTO之初,很多仰仗价格思维的企业来不及考虑高瞻远瞩的战略,首要的目标是能够占领国内市场,然后拓宽国际市场。这种竞争态势造就了一批短、平、快的企业和一批急功近利的价格型企业及具有价格思维的企业主。但我们越来越看到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和市场日益规范,这种局部胜利和短期成功难以维系。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绝处逢生,必须要跳出价格竞争的泥潭,跨越到价值创造的领域。这将是一个紧迫的行动,也将是一段痛苦的历程。

  在作者主持的2007北京大学中国管理创新论坛上,厉以宁教授的发言。每一个困难都是压力,每一个压力都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创新通常是逼出来的,没有外界与内部的压力,不可能有大的创新”。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例如,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企业来讲是利大于弊,一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会认识到人民币价值偏高的日子不会长久,这种压力对企业有好处。企业会认清,今后要在国际上打开自己的局面,要依靠降低成本,更要依靠产品创新、依靠建立品牌、依靠加强管理。这种压力逼着企业去创新,去发展。与此同时,WTO过渡期内的一些保护性措施没有了,企业只有靠自主创新来竞争,靠自主创新来发展。在国际上,欧盟国家和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事件愈演愈烈,中国企业要认识到走出国门面临的压力。中国企业必须摆脱低价格、低品质的形象,也只有靠创新。

  同时,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政府会以是不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不是可持续发展等为标准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这也给企业传递了压力,需要其靠创新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针对房价走高,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像土地增值税等。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这种压力,怎样来维持和发展企业?我们必须走住房创新的道路,如,提供房屋是绿色产品,能够节能,建筑材料能够用得更好、更省,能够增强功能并降低成本。的确,创新都是在压力之下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现象,压力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紧迫感。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快,而且中国企业的压力大,这是中国创新的最好时机。

  在实业界,如果一家中国企业本身不是依靠行业垄断或者政府大力支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即使是相对成功的企业也会如履薄冰,不断经历生存危机。许多中国的管理者面对的还主要是创业和守业的艰辛,还远远没有到国际企业追求基业长青的阶段。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价值转型会牵涉很多问题。企业往往缺少拓宽新业务的资金,也缺乏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缺少管理人才。供应链中间的企业常常感觉前后受制于人,难以跳出价格思维。政府希望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也面临诸多障碍,大量就业人口的生活问题需要解决,部分国有企业运转不良的陈旧设备和固定资产成为包袱等。所以政府领导和国企管理者会选择稳中求进,但是也可能会错失掉转型和发展的机遇。虽然这些巨大压力都在逼迫企业创新,但是创新之路确实异常艰险。

  创新就是组织或者个人创造出产生价值的资源或者赋予现有资源以增强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对政府和企业来讲,创新就是创造和实现价值。而我们所研究的中国价值思维就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思维。

  市场就像是汪洋大海,发现新大陆的船队只有成功返航才会被人尊崇,但从来没有什么能够保证任何一艘船会一帆风顺。一个组织能否颠覆举步维艰的价格思维进而成为在市场上乘风破浪的价值创造者,关键决定于这个组织能否具有管理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依靠匹夫之勇成就不了创新的管理者,中国需要的是真正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迫切地需要一种实现创新的思路,就如同黑暗航线上的一点灯火,能够帮助他们辨别前方的暗礁,在潮流汹涌的竞争中把握方向。这点亮光不会太亮,因为夜晚实在太黑;但也不能太远,因为那样会在船员的视野之外。发现中国特有的价值创造模式,就像发现这样一点火光,它有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定位的参考。

  我们关注已经成功转型的企业和其管理者,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和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更快地发现了适应中国环境的成功之道,并且将这种要素的整合转化为企业的绩效。因此我们关注的是这些企业如何能够以比其竞争对手快得多的速度在价值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而这种能力也是绝大多数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在苦苦寻求的。

  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了中国企业在市场获胜过程中的非偶然因素和共同因素。我们也尝试对这种竞争优势的演变作出解释,希望这种模型能帮助企业界和管理人员去理解和预测市场上谁会是最后的和最大的赢家。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求胜”,我们相信如果企业和政府的管理者能够理解这些因素而且在管理实践中适当运用价值战略和制胜模型,在竞争中会更快和更好地获得领先。

  我们选取的代表性企业都经历了多次转折和调整,但并没有迹象表明这些企业会一直保持领先。其实,这些成功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也一直在寻找能够基业长青的途径。虽然他们不是市场上的不败之军,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确实是这个多变年代的英雄。

  中国人从来都没有将危机意识遗忘,但是却并不总是能够汇聚起变革和行动的勇气。企业在价值变革当中不但需要具有非凡的勇气,而且需要有智慧的章法。中国价值战略是一种符合国情的创新思路。为了帮助企业理解和把握价值战略,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去展开论述。我们论证了一个组织要实现价值思维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不但系统地分析了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实例阐述企业实现价值思维的方法。

  

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

作者:蔡剑,胡钰,李东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