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

书评人:郝金刚 2011-07-25 11:43 赞[0] 收藏

  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把中国置于世界的角度观察、评述,必将触及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所著的《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今年2月在巴黎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

  作者希望以基于事实的叙述和评论,对中国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并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其他国家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寻找优势领域,实现共赢。由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的担忧和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疑问使作者的判断受到影响,对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的描绘使人略感消极和担忧。

  中国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到中国发展的成果和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中国的振兴,不同地区和国家,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判断和态度,以及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和措施。

  下面就本书所涉及的几个问题谈3点看法。

  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就有人开始喧嚣“中国威胁论”。在他们看来,一个进步、繁荣、富强的中国势必要损害他们的经济、政治乃至国家利益,对他们保持世界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希望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也通过发展自己促进世界和平。

  美国大众与传媒皮尤研究中心6月23日公布的在16个国家民调结果显示,中国在世界的威望日益提高,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媒体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扮演着正义的角色,主张多边主义及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力增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民间交流日益频繁,更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

  二、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促进发展。在1/4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13亿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1%提高到4%,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3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开放与繁荣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5%,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了一半,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同年全世界贸易增量中至少有20%是中国的贡献。中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近5年保持着平均增长29%的速度,并对少数最贫穷的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中国通过吸引跨国产业的转移,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科技含量增加,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成品出口基地之一。这无疑会对一些国家的相关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现实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至于由此带来的利益矛盾和冲击,通过对话、协商,求得共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以两点论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其主流应是正面和积极的。过于强调事情的另一面,把目前欧洲国家所经历的经济疲软、人口增长停滞的萧条状态,把世界经济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未来15至20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归罪于中国的发展,就过于偏颇和牵强了。

  三、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将面临许多新的制约因素。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费激增,而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面临着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均收入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差距仍有扩大之势。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尽量缓解和避免各种社会矛盾影响和干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发展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加大,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带有政治色彩的歧视性条款和政策等等都需要我们承受风险、付出代价。

  针对上述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对策就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科学技术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把中国置于世界的角度观察、评述,触及许多值得让人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作者的见解和预测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收获和启迪。

  文:孙晓郁

  出处:IT时代周刊 2005年第18期

当中国改变世界

作者:(法)伊兹拉莱维奇 著,姚海星 等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