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切不幸和悲剧的根源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去。他们家刚装修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大橱。我一看见这个大橱就特别喜欢,于是就问他:“这个大橱在哪买的?我也想买一个很白的、板式的大橱。”他说:“你别说这个大橱,你一说我就来气。”我说:“你怎么啦?”“什么玩意?”他说,“你看呀!”我一看:“蛮好的嘛。”他说:“你再看。”我上看下看还是觉得蛮好的。他说:“你过来看。”原来在门把手的边上掉了一小块油漆。他说:“你看气人吧,刚刚搬上来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发现了,我让他们运回去,结果那个老板不承认,说这个出来时是好的,最后他还说:‘你去告吧,我不怕,你告到中央、告到阎王老子那,我也不怕你,我出货时是好的。’哎,这些商家怎么这么坏。我现在想想,真是恨死了、气死了。” 后来,我跟他说:“算了,反正你以后留心就是了。像那么小的斑点,远看也看不出来的,自己就把它处理掉了。”他反问我一句:“这怎么看不出来,一看不就看到了,你四个眼睛还看不到啊?我在家里走来走去都能看到,都戳在我的眼睛里面了,你怎么会看不不到呢?”
后来我就想,还真是有道理,我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花了两万块钱买了一个大橱,那么一个斑点怎么会看不到呢?那是他的心病啊!所以那一大片白他看不到了,他花了两万块钱,买来快乐了吗?没有,买来的是烦恼,对不对?我觉得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就像上次我在上汽集团给他们讲课时所说:“你们都是老总,都有钱、能干,你买了辆车,假设花了50万元,那车买回来挺神气啊。隔壁的邻居说:‘哎哟,老王,真不得了,买了那么好一辆车,真成功啊!’但是万一汽车的某一个位置掉了一块油漆,就鸡蛋壳那么大,这跟整个车的比例是不能比的,我可以告诉你,你每次走过来开车门的时候,你都会看到。一看到,你就浑身气得发抖,不要说一两个星期,说不定一两个月,你都难以平复心里的怨气。”
你看看,你花了50万块钱没买来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象征。什么叫做象征?你看看二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过得什么日子啊?那时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很低。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同比增长了几个数量级,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是不是也同比增长了几个数量级呢?哈哈,你头摇得对。很多人说:“哪有啊,我还更累了、更忙了、更辛苦了。”是啊,你看看,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人还不快乐了。 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观念问题,这是我们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总是耿耿于怀于没有得到或者失去的那一点点利益,我们痛苦、我们烦恼,但是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可能视而不见。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这就是一种偏见。其实,这种偏见是非常普遍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一个小女孩晚上回家以后对她妈妈说:“妈,我要买双球鞋,我已经高二了。”妈妈说:“好啊,买双鞋,30块钱给你拿去。”“30块钱不够。”“不够啊!那给你50块钱。”“50块钱也不够啊。”“什么,要多少钱?”“500块。”“啊?500块,什么鞋啊?”“阿迪达斯,要不然耐克也行,班上同学全有了,我也要一双。”你看,这个小女孩要一双鞋,好像不为过吧。但妈妈说:“孩子啊,你不能这样比啊!我们家你是知道的,你爸爸上个月刚刚下岗,500块钱买一双鞋,不行。”女儿一听就不高兴:“为什么不行啊?我成绩不比别人差,我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人家全有了,我为什么就不能买啊?人家都已经买了两年了。我要一双。”妈妈说:“不行!”女儿一听就火了,回到自己房间,砰地一声把门一关,生妈妈的气,妈妈那么小气;生爸爸的气,爸爸那么没用;还生自己的气,甚至生上帝的气,上帝为什么对我不公平啊,让我投胎到这,你看样样事情比不过人家。
有可能一两个星期,小女孩进进出出都板着脸,好象妈妈欠她多少钱似的。直到有一天,她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和她一样花季的少女失去了双腿,坐在轮椅上,她才醒悟过来:“啊,我拥有的东西,比我没有得到的东西,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呀!” 所以,中世纪的法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人类一切不幸和悲剧的根源就在这儿,”
在哪?那就是:
“耿耿于怀于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和失去的东西,而对于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我们视而不见”。
这就是我们人类一切不幸和悲剧的根源。我觉得他讲得非常有道理。你看看,一个单子没签下来,难过死了,惶惶不可终日;一个领导的脸色不太好,哎哟!今天怎么老板这样对我呢?这个地方看来是没办法待下去了;一次小小的失恋,哎呀,我的人生从此失去了光明……小小的黑点我们把它看得很大。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我到上海妇女联合会给她们讲课。那么多的妇女干部坐在那看这幅图。我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你们没看到,你们一定要看到。”她们看啊看啊,看了半天,还没看到。结果有一个人说:“哎呀,大概是这个东西,我看到了。”我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她说:“我看到一个癌细胞。”你看看,我们总是把这些东西看得很大,其实这就是“点状黑暗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偏见。(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