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活着的人与国家

书评人:苏荣 2011-05-01 18:05 赞[0] 收藏

关于“大国崛起”的合唱已经太够了。
  那些在所谓“大国崛起”的“盛宴”中红光满面的中国政治人物和企业家,应该明白,这都无助于解决中国人本质的焦虑:“苦大仇深”的“中国制造”,依旧痛苦于无法步入产业和公司价值的“新世界”,依旧在“旧世界”之中苦苦挣扎。
  同样让人足够困惑的是:20多年来喧嚣不断的“标杆学习”,并没有让中国诞生与标杆同行的企业?那么,我们时代的企业家原型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如何修为自己,要将企业带入如何之境?
  一手缔造京瓷等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曾经体悟到,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稻盛的体悟一针见血,仿佛揭穿了中国企业家20多年来苦心营造的成长“画皮”。我们时代的企业家内心到底真的有没有那种“杰出”的渴望呢?
  稻盛的体悟并非灵光一闪,而是几乎以自传的格式集结在《活法》一书中。《活法》以一种异常独特的格式呈现了京瓷和KDDI这两个世界500强公司如何诞生的机理,但这并非公司经营之道的“秘籍”,而是独白式的关于人生修为和选择的自白书。在这本小册子中,两个庞大的世界500强公司就在人生的“精进“中诞生了,但这并不是什么终点,它们只是人生修为中伴随的自然结果,其主人公其后毅然前行,终至归依佛门,开始生命第三个历程的修为。
  《活法》本质是一部人生和心灵修为的灵魂之书。在某种意义上,《活法》因为其强烈的“劝世”倾向,会在中国被视为一种“说教”,甚至道德的说教。在一个曾经道德说教泛滥的国家,这并不受欢迎,甚至可能被认为虚伪。因为,在这个国家,无数的事实教育了人们,正式或台面上的东西并不重要,总有另外一套规则(以“潜规则”而知名)在起作用。这一套哲学并不仅仅流行于社会,商界更是深谙其道。
  而稻盛恰恰回到原点上,回到人生和道德的信仰上修为自己。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炼灵魂。这成就了商业,也成就了人生。
  稻盛之所以为《活法》开篇,恰恰也是因为其感觉身居乱世之中,需要重新审视活法。“我们现今的生活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富裕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只要有干劲,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可实现。但是社会却弥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甚至有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甚至犯罪。”这几乎是今日中国时代的写照,尤其是不断被丑闻笼罩的商界。
  在《活法》中,你同样看到一个日本,一个在经济起飞中“堕落”的日本,“美好心灵不复存在”的日本,你才明白不只是中国企业热衷于房地产,在暴利的面前,日本企业也席卷其中。所以,所谓热衷于“机会主义”等等,并不能构成中国企业绝对基因的东西。它是普遍的人类的问题。那么,既然如此,日本企业家给我们的“教义”到底在哪里呢?
  这实际就是克服那些普遍的弱点所产生的“进化”或“特质”。
  稻盛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起点,简洁地从“强烈的愿望”的开始。所以,他在倾听松下幸之助关于企业“水库哲学”的演讲时,才有被电流击中一般的感觉。稻盛不同于那些在台下起哄松下、逼其回答“怎么建水库”的人群,他是被松下幸之助“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一语击中。
  而在此之前,一个曾经诸事不顺,想就此“破罐子破摔”进入“黑道”的鹿儿岛青年,正在以“强烈的愿望”改变自己吸引“灾难”的“心相”。“心相”在《活法》中是相当有力量的词组。它内含这样的深意:“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这让稻盛甚至反省到少年时躲避照顾身患肺结核病的叔父,自己却恰恰后来患病肺结核,而一心一意照顾叔父的父亲和哥哥却安然无恙。
  在大学毕业费尽周折就业,却“倒霉”进入“任何时候破产都不奇怪”的京都电瓷制造厂后,稻盛醒悟到愿望能成为新的起点。“愿望是一粒种子,是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为了实现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
  由此,“中国制造”所根本缺乏的细节开始一一浮出水面。为了解决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精密陶瓷的精度,稻盛在工艺改良的现场,看到陶瓷在温度高达1000多度的炉火中弯曲时,竟然想把手从窥视孔伸进炉内,想让陶瓷不再弯曲。这当然并不可能。但事件关键在现场。一心专注于解决问题的稻盛,已经谛听到现场产品传来之喃喃“私语”。而“从产品的上面压住”的瞬间冲动实际上就联想到了解决方案。他由此记之,现场有神灵,伟大之物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没有强烈的“誓愿”,“伟大之物”就根本不会因感应而降临。
  在这样反复的体验之后,稻盛终于铭刻下这句震撼灵魂的格言:“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是你内心渴望的东西。” 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原型已经跃然而出。我们终于明白,一个企业家修为的境界就是一个企业的高度,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高度。
  对于身陷“中国制造”价值困境中的企业界而言,稻盛带来的几乎就是一个宗教,以佛教为主体的“日本制造”的“宗教”,其中充盈了中国古典的思想,甚至可以溯源于其父母信奉的净土真宗。
  但这样挖掘日本的“成功经验”,最终会将中国人带向诚惶诚恐。因为如果回到宗教,就仿佛回到“韦伯命题”,正如比照曾经发达的中国文明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那样的追问,是不是因为缺乏宗教,中国制造最终无法抵达日本制造曾经达到的高度?这个国家是不是还要再经历一次宗教的复兴?
  或许,对于我们的时代,宗教还是太过敏感、沉重了。冯仑在岁初《跨越历史的河流》的一文中,曾对中国的企业家大声疾呼要修炼内心。在时代的湍流中,这起码是一个新的起点。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