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那个时代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

书评人:郝金刚 2011-04-24 19:43 赞[0] 收藏

  ——读《激荡三十年》

  2002年6月,惟一进入“世界十大管理大师”的亚裔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出版了新著《China Impact》,在开篇他用了一句词:“中国已经觉醒”,这位此前极力鼓吹“中国崩溃论”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在这年里态度发生了巨变,他提出:“未来10年,世界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大前研一是关注到中国崛起的先知,在他之后,世界果如其所言,日益体会到中国崛起的力量,以至于到2006年时,法国人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的一本《当中国改变世界》令欧洲震撼,该书也一举夺得了当年度英国《金融时报》的年度最佳财经图书宝座。当时间走入新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新闻。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高兴与自豪,正如一首歌曲中所唱:“当东方睡狮苏醒时,世界必将为之颤抖”,但与此同时,对于生活在这个国家、从历史中走来的国人来说,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是否都看得清一路走来的足迹?别人又是否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至少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人都足够清楚问题的答案。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日?大前研一、埃里克、马丁·沃尔夫眼中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这些问题的答案,今天可以在吴晓波这部充满自信与感性的《激荡三十年》中找到答案,这部历时3年多完成的中国企业史著作记载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30年历史,是过去几年里对中国经济最成功的描述——与大前研一、埃里克等人相比,从小在中国生长的吴晓波比之更加中国化,亲历历史以及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他也能更加自如地找到事实与汉文艺术之间的微妙连接——这些特点使得《激荡三十年》上卷(记载了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历程)在2007年初出版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元月,这部著作的下卷(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也如期与读者见面,吴晓波也由此完成了用理性与感性之笔记录中国崛起历程的工作。

  事实上,如果有人能一口气读完全书,一定会有感于中国如此清晰的崛起历程。30年改革开放历史,无数公司、企业家风云涌现,却也正是各领风骚十五年。《激荡三十年》上卷记录了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邓小平1992年南巡的历史性进程,前者让中国打开国门,赶上了最后一次世界革命的浪潮,也由此开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段由《激荡三十年》上卷记载的历史中,开篇即是柳传志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介绍养牛的新闻中嗅出中国将改革的气息,而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袁庚、年光久、吴仁宝、陈春先等,这些改革者与企业家生活在一个雇用了8名以上的员工就要被整顿、在自行车的篮子里放了超过8只鸡鸭就算是“投机倒把”、需要依据首都机场那幅有女人裸体形象的广告是否仍在来判断中央政策是否会变的时代里,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历史前沿。

  《激荡三十年》下卷写到,在“亚洲金融风暴”、“9·11事件”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中国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本书记述的内容让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亚洲国家的衰落,才有了中国制造的崛起;正是因为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专项整顿”,才有了科龙、铁本、健力宝、三九等企业盛极一时又黯然衰落……中国一路走来的脚印清晰可见,每一个曾经令人迷惘的现象实则都有其清晰的内在逻辑,诚如一首诗中所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走到了2008年的中国,回望过去,方始看清来时路,而一部沉甸甸的《激荡三十年》便装下了这段厚重的历史。

  “尽管有着种种抱怨、失落和焦虑,但是,过了很多年后,我们也许仍然要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它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站在2008年的吴晓波以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激荡三十年》的结束,这大概是对中国最好的总结,也是送给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好礼物。

  文:陆斌 出处:文汇报 2008年3月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册)

作者:吴晓波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陈敏
  • 个人名片 徐政龙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