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对深入重灾区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看了好几本应急管理方面的书籍。《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便涉及应急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中,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后,应该有与响应级别相对称的信息与通讯、财务经费、物资与装备、人才资源与社会动员等应急保障,这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只有应急资源迅速到位,才能使应急处置得心应手。列于应急保障系统第一位的是信息与通讯系统,它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几大通讯运营商的通讯几乎全部中断,重灾区成了信息孤岛。通讯保障不足影响了地震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也直接影响了最初国家应急响应的启动级别。从工商系统来看,也直接影响了对系统受损情况的搜集。如当时阿坝州工商局长斯卫平这位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就有近三天未与省工商局取得联系。为确保信息畅通、指挥灵敏有力,省工商局及时给省、市、县三级指挥部相关成员配备了抗震救灾的专用手机,便于随时掌控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少量的海事卫星电话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建设无线应急通讯系统对处置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图为四川省工商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工商》副主编邓清源在演讲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
此次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抗震救灾的物资装备与财务经费保障应该是非常到位的。按照救灾救济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救济资金分级负责的原则,13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拨付100万资金(后增拨200万元)支持四川工商系统抗震救灾。启动1级应急响应后,省工商局及时下拨600万元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用于抢救伤员、临时办公与生活急需。后来又将下拨救灾专项资金增加到1701.88万元,并组织大量的帐篷、棉被、衣物、矿泉水、食品、药品、消毒液等物资及时送往灾区。想方设法保证5000多名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的干部职工和家属的衣、食、住、行、医,并尽可能满足工作所需。当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5月17日通过先期到达灾区察看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刘玉亭副局长了解到灾区工商干部制服被埋,很多人无法着装工作时,立即指示总局有关部门迅速协调相关省市工商局了解库存,予以支援,一个半小时后就落实了灾区所需服装,并以最快速度运抵灾区。为加强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总局紧急增拨专项资金390万元,购买10辆食品安全检测专用车、10套车载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70套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使监管有了专用设备保障。
四川省工商局领导班子,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和地方实情,合理分配救灾物资,亲自将救灾物资带往急需的地方,对受灾的工商干部进行实实在在的慰问。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向省工商局捐赠1459万元支援抗震救灾;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副局长刘玉亭深入灾区靠前指挥,将全国工商的关怀带给每一名干部职工,给灾区的工商干部以巨大的安慰和温暖,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更强了。
这次应急队伍保障和社会动员保障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发挥消协、个私协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培育了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完善了社会捐助制度。特殊时期,省工商局充分发挥消委、个私协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省消委、省个私协为主体成立社会工作组,加强对灾区消费者的消费指导,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的自律指导。震后,省消委相继发布《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等3期针对性很强的消费警示,呼吁广大消费者不听信传言,不抢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派出工作人员深入重灾区了解受灾群众的思想状态、担当“侦察兵”,为省工商局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有份量的调查报告,供决策参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个协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出《关于立即动员全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会员踊跃捐款,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全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积极响应,捐款捐物达11.6亿元。同时,中国个协募集资金1500万元,用于救助会员中的“三孤”人员,援建灾区应急市场和帮助受灾市县协会、基层组织恢复重建。省个私协也积极动员个私业主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点多面广的经营优势,以开办“抗震救灾便民店”等形式,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可以说,此次抗震救灾的应急保障充分发挥了全国工商一家亲和工商服务经济发展、通过个私协和消协等群团组织与各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有着天然联系的优势,在社会捐助动员与培育抗震救灾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公民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构成了有别于其他部门的应急保障的独特风景,它使社会救助变成了发自内心的自我救助。足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实现政府功能与社会功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与优势。
当然,谈到应急保障,结合居安思危、贵在预防的应急管理原则,就必须重视对应急资源的投入,建立“预防理性”。法律经济分析学派有一个著名的“汉德公式”,即汉德法官1947年提出的B≥L×P公式。说的是投入的预防资金B要大于或等于事故发生的损失金额L和事故发生几率P的积。比如某一项社会活动平均每十年出一次事故,一次事故损失的金额为10万元,则事先至少要每年投入1万元用于防范,否则就是防范投入不够,要担责。这种“可计算的问责理性”可用于平时应急保障的制度设计。(图为2008年5月18日邓清源随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在绵竹察看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