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无锡的历史沿革

书评人:迟竹强 2010-09-06 18:02 赞[1] 收藏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区,人杰地灵,她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这块以无锡为中心的江南腹地早已闪烁出“鱼米之乡”这颗东方明珠的光彩。

  漫长的历史进程淡薄了人们的感觉。五千多年前创立世界古代文明的东方大国曾先后由三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部落所组成。乐部苏浙皖鲁及沿海一带由当时是国最大的部落首领青帝蚩尤统率,他以强大的阵容击败炎帝族共工,直近黄帝族,气吞山河、威震华夏。一度主宰着中国的历史!北方内蒙黄河中游由羌人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率领;西部黄河流域上游蒙古高原一带的狄人由黄帝轩辕氏率领。战略军事家黄帝以少胜多,发明指南车,又联合炎帝,在十分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消灭了蚩尤,再击败盟友炎帝,又西伐白帝,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正统观念的史学家历来只会歌颂黄帝,而贬低部落所创立的古代源於“混沌时代”,是夷蛮、羌、狄三族共同组成的。更确切地说中华民族应是蚩炎黄三族组成,这才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太湖流域却是“地广人稀”、“刀耕火耨”的荒凉之地,曾自居中原福地,歪称太湖江南为“荆蛮之地”,称当地百姓为“南蛮”,带有民族岐视的色彩,这是历史局限性的缘故。

  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良渚文化遣址群”中出土的五千年前一位军事首领墓中有48把石钺、琮、

    

  太湖鼋头渚壁、镯、玉钺、钩、玉礼器等珍品,有力证明华东地乃泱泱大区、灿灿古文明区。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公元前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促雍、季历三子。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长子孝父让贤,冬去春来,泰伯和二弟带领一支人马迅速南下,渡河过江,直抵太湖北部经无锡坊前直达梅里(现无锡梅村镇)定居,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时值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8年(约B.C.1212年左右)。泰伯在江南第一古镇--梅里造墙建城,定为国都,号称句吴,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区最早城墙。他把西北文化带来江南,并入乡随俗,把古代绘画艺术用在人体皮肤的美化上来,带头实行对百姓的理发制度,把披头散发的长发剪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短发,促进人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即历史上著名的“断发纹身”。

  次年闻父病重,上惠山采约,收集治父病的药方,与弟北上控父治病后返梅里。尔后建立城邑、开发江南、变渔狩之地为稻田,扩大耕地面积,深受百姓爱戴。年后,至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10年(约B.C.1210年左右),古公亶父病亡,兄弟返岐奔丧,把王位继承权让位于三弟季历,并速离岐带孝返锡,为创建的句吴古国呕心沥血,是创建古代吴文化的先驱。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全国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当弟季历为商王太丁杀害后(B.C.1193年),泰伯再次让位于侄昌(周文王),帝乙4年(约B.C.1187年)泰伯病故,享年66岁;无锡人民为永远怀念这位开国国君,厚葬于梅里(现梅村)鸿山(皇山)。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

  根据历史记载:无锡作为历史古都整整已有3200多年了。纪念泰伯名胜古迹有城里大娄巷内的的泰伯祠堂(解放后被毁)、锡山泰伯殿、梅村泰伯庙及鸿山泰伯墓道。在泰伯殿堂上高悬“至德无上”四个大字,他的功绩真可谓:“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杯万古江南”。孔子曾称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卒后传子周武王,于殷趄第31代国君纣辛32年(B.C.1123年),武王灭纣,并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现今锡山市阳山,又名安阳山。

  春秋时期,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军事上也十分强大。周元王三年(

    

  蠡湖前473),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和西施也隐迹太湖,范蠡并改名为陶朱公,制陶经商,泛舟蠡湖,并著名有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至今仍为亚太地区养鱼专家所称赞。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5年)楚威王灭越后,无锡由楚国宰相春申君黄歇经营,发展农业,在锡山开采锡矿,制造锡具,建造黄城(又名吴墟),常饮马于慧(即惠)山,后人纪念亿,定名为黄公涧,解放后立石坊刻字“春申涧”。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式由国家立案复建,定名为无锡县;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唐、宋时期,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明清时期无锡更是成为富庶江南的一

    

  古运河畔块风水宝地。

  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全国“米仓一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雍正年间,以今中山路(原为河道)为界,河西定为无锡县,河东因有金匮山(今大楼巷野园里),故定名为金匮县;1860年5月30日(咸丰十年四月初十)太平军攻占无锡,到1863年12月12日(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清军攻陷无锡,无锡共经历1291天战乱,遭受重大损失。贡生孙勖三为崇安寺斋堂题写楹联:“大义在人心,看此时烟袅灰飞,犹动道旁歌泣;清斋修佛事,愿昔日忠魂毅魄,不终地下沉埋。”。不过在战后,无锡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成长为一个经济中心城市。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和布码头,米市的影响远远超过江苏省范围,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清末,在无锡开始出现民族资本工业,以丝绸和食品工业为主。

  1911年无锡光复,无锡、金匮2县合并成立锡金军政府,现城中公园为原公花园,是我国最早由民众集资修建,具备现代“公园”意义和功能特征的公园,故称“华夏第一公园”;民国时期,无锡的产业工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上海的工业基本由无锡人把持,上海滩有无锡人掌工商业,宁波人掌金融业之说法。1906年7月,沪宁铁路无锡至上海段率先竣工通车,北门内外和火车站一带商业迅速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作为太湖流域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中枢的无锡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江阴保卫战中锡(无锡)澄(江阴)线上的主战场之一。

无锡经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个案研究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18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方谬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